-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自考大纲整理.docx
PAGE \* MERGEFORMAT 38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
精读
小说
1、《阿Q正传》 鲁迅
(1)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狂人日记》为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中国现代小说奠基之作),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二心集》、《伪自由书》、《且介亭杂文》。
(2)鲁迅抱着“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刻画了国人的魂灵,暴露出国民的劣根性,目的是“引起疗救的注意”,表达了鲁迅以改造国民性为核心的启蒙主义文学主张。
(3)分析阿Q形象和典型意义:
形象:阿Q是辛亥革命时期的一个落后贫苦雇农,他性格质朴、愚昧而又狡猾,主要的性格特征是精神胜利法,表现为不敢正视现实、盲目自尊、自轻自 贱、欺软怕硬、自欺欺人等。
意义:鲁迅抱着“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刻画出国人的灵魂,暴露出国民的劣根性,目的是引起疗救的注意。
(4)分析阿Q的“革命”及其“大团圆”结局:
革命:对革命的认识非常幼稚模糊,他假想的革命目的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是 千百年来农民阶级“改朝换代”的旧式革命愿望。他对革命的向往表现了贫苦农民要求改变被压迫被欺辱的现状的基本愿望。
“大团圆”:“大团圆”结局描写,批判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仅仅推翻了封建皇朝,没有改变社会底层人民的命运,没有唤醒
人民群众为改变自己的命运斗争,贫苦农民阿Q最终成为牺牲品。
(5)简析作品中对辛亥革命的描写:
小说对辛亥革命是作为阿Q活动的背景进行侧面勾勒的,但深刻揭示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①与封建势力妥协,革命果实被封建势力篡夺。②辛亥革命没有依靠和发动农民群众。
(6)分析作品的现实主义特色和传神的白描手法:
现实主义特色:塑造了阿Q这一艺术典型。阿Q生活的未庄是辛亥革命前后中国农村的缩影,阿Q身上以精神胜利法为核心的性格与思想是中国人身上封建专制压抑下国民劣根性的集中表现,也是人类在艰难的生存环境中无法凭自己的力量战胜??境时的普遍性的精神特质。
运用白描的手法,紧紧围绕着中心人物阿Q进行了一系列生动的描写,从而刻画出了一个生活在辛亥革命前后的性格鲜明、有血有肉的人物。
2、《春风沉醉的晚上》 郁达夫
(1)“创造社”发起人之一。《沉沦》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集。
(2)分析作品的自叙传特点:
郁达夫的“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的文学见解。
小说是作家的“自叙传”,主人公是作者的化身,生活的“零余者”,喜欢采用第一人称叙事,多抒发苦闷的情绪,表达了“五四”时期青年人个性解放的要求。
(3)分析作品中“我”和陈二妹交往的几个阶段及其表达的思想:
我和陈二妹的交往,就陈二妹而言,分为四个阶段。①疑惧,戒备。②信赖、同情。③责备、规劝。④消除误会,友谊升华。
作品通过知识分子“我”和女工陈二妹的生活境遇,相互交往的描写,表达了:①知识分子和工人,在旧社会同在社会地层,有着相同的命运和遭遇。②歌颂了知识分子和工人的真诚友谊。
(4)分析作品结尾景物描写的特点及其所表达的情感内涵:
景物描写的特点是景中寓情,有些景物描写具有象征意味。①如“天上罩满了灰白的薄云,同腐烂的尸体似的沉沉的盖在那里”,令人想起黑暗腐烂社会。②景物的阴暗色彩,蕴藏着知识分子不能把握前途的无限哀愁。
3、《潘先生在难中》 叶圣陶
(1)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代表作长篇小说《倪焕之》。
(2)茅盾称赞叶圣陶“冷静地谛视人生,客观地写实地描写着灰色的卑琐人生”的早期创作特色。
(3)分析潘先生的性格及形象意义:
小说刻画了潘先生自私、卑琐的性格,刻画了他苟且偷安、逆来顺受的人生态度,表现了他全部心思只在“四条性命,一个皮包”的庸俗卑琐人生的批判,体现了小市民、小知识分子灰色而卑琐人生的典型形象。
作者刻画了潘先生的病态人生,既是对潘先生自私卑琐人生的批判,也是对军阀混战社会的批判。
(4)分析小说的现实主义特色:
小说把军阀混战的社会环境与人物的命运结合起来,把战乱的消息和人物心理结合起来,客观而细腻地描写了社会现实和人物内心的波折,借助人物自身动作和心理过程,冷静中寄寓讽刺批判的含义。
(5)简析小说结尾的点睛之笔:
结尾具有画龙点睛作用。这是揭露、嘲讽潘先生小市民劣根性的最深刻一笔。
潘先生在结尾肉麻地歌颂军阀,是为“保全自己”,已经没有是非没有原则。况且这不仅是为了“保全自己”,而且是为了得到上头的赏识而往上爬。这就更卑劣;但这也正是小市民的思想性格的根本特征,是小说的点睛之笔。
4、《萧萧》 沈从文
(1)中篇小说《边城》、长篇小说《长河》、短篇小说《丈夫》、《萧萧》,散文集《湘行散记》、《湘西》等。
(2)分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