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机械零部件设计概述.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章机械零部件设计概述.ppt

1.3.2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 名义应力疲劳设计法 r=C时 应用特点: 1.在零件基本结构尺寸已知情况下,进行的校核计算。 2. 同时需要校核最大应力和最大应力幅安全系数。 最大应力(幅)极限值的取值与工作应力增长规律有关。 最大应力(幅)极限值 工作时的最大应力(幅)值 许用安全系数 式1-11 塑性失效区 疲劳失效区 1.3.2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 循环特征系数r=C 疲劳安全区 塑性安全区 1.按最大应力、平均应力或应力幅分别计算的安全系数均相等 2.受切应力零件的安全系数计算可类似进行。 1-11 1-12 1.3.2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 平均应力σm=常数 P17 表1-1 疲劳安全区 塑性安全区 1.3.2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 最小应力σmin=常数 名义应力疲劳设计法进行校核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无法判断应力增长规律时,一般采用r=常数的规律计算。 2.要同时校核最大应力和最大应力幅两种安全系数,均要满足要求。 3.注意判断工作点在疲劳极限应力图中的位置,选择正确的公式计算安全系数。 1.3.2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 7、疲劳损伤累积理论 基本思想:损伤逐渐累积和线性叠加 1.3.2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 7、疲劳损伤累积理论 基本思想:损伤逐渐累积和线性叠加 达到疲劳极限时,线性疲劳损伤累积的寿命损伤率 式(1-14) 其中: ni——应力σi对应的工作循环次数; Ni——应力σi对应的发生疲劳破环时的循环次数。 1.计算的基本思路:将非稳定变应力的作用转化为等效稳定变应力,然后按照稳定变应力的方法进行处理。 2.等效应力σV的选取:非稳定变应力中的最大值或作用时间最长的应力 3.等效循环次数的计算: 4.等效循环次数下的对称循环有限寿命疲劳极限: 5.安全系数计算: 式(1-16) 1.3.2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 7、疲劳损伤累积理论 机械零件常用材料 金属材料(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 高分子材料:橡胶和塑料,缺点:易老化 陶瓷材料 复合材料 机械零件材料选择原则 使用功能 加工工艺 经济性 1.4机械零件的材料选择 1.5机械零部件的标准化 标准化有利于提高质量,降低成本 机械零件标准:螺栓、螺母、垫圈、滚动轴承等 “三化”--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 零件参数标准:螺纹的标准、模数、花键的标准 材料标准:型材的标准 、材料性能的标准 检验标准:精度、表面形貌、表面硬度 设计与表达方法的标准:图形和符号的表达标准 本章总结 工作能力设计的方法 受力分析 失效形式 设计准则 设计计算 本章总结 机械零件工作能力设计的方法 零件疲劳强度基本概念 机械零部件的 材料选择 * 机械设计的结构需要通过工业生产的方式进行生产加工 经济性:通过较低的成本获得较高质量的功能;在设计时实现相同功能的设计方案是不唯一的 * * 机械设计要使设计结构在给的的载荷、速度、环境下能正常工作 确定失效形式最有效的方法是实践。 汽车的半轴断裂 * 针对失效原因的分析判断,采取防止失效的措施,期中包括在设计时采取的设计计算方法——设计准则 * 引起零件上受到变应力作用的原因可能有多种, 首先如果零件所受载荷为变载荷则零件上的材料通常受到变应力的作用,例如内燃机中的气缸内周期性的进行吸气,压缩,爆发,排气的的工作,由于气缸内的工作的周期性变化,使得与之有关的零件都受到周期性变化的载荷,这些零件内的应力也随之周期性变化,如活塞,连杆,曲轴等。 车辆上的弹簧由于车辆行驶中的颠簸而受到变载荷的作用,弹簧内的材料因此也受到变应力作用, * 在齿轮传动中齿轮轮齿逐渐进入啮合,对主动轮,受力首先从齿根开始,逐渐过渡到齿顶,而被动轮轮齿的受力从齿顶开始,逐渐过渡到齿根,轮齿受力点的周期性变化,从而引起轮齿上各点的应力也随之周期性变化。 * 轴上所受力的大小和位置均不变,轴的弯矩也不变,假设齿轮上受到指向轴心的力的作用,轴受弯矩作用,轴的上表面受压,下表面受拉,由于轴的旋转,使轴上的点周期性地从轴线上转到轴线下,所以轴上各点的应力周期性的受拉、受压, * 滚动轴承受到载荷的作用,滚动体,内圈,外圈上的特定点上受到接触应力作用,当滚动轴承转动时受力点位置变化,各点所受应力周期性变化。 * 例如轴上一点的弯曲应力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符号相反,r=-1,成为对称循环,滚动轴承上一点上的接触应力的最小值为零,r=0,成为脉动循环,静载荷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相等,r=1, * 通过实验得到某种材料在某种应力水平作用下的直到发生疲劳强度失效所经历的循环次数(寿命),通过不断改变应力水平可以得到应力水平与疲劳寿命的关系,通过将关系绘制到双对数坐标内,可得到疲劳曲线, 通常的金属材料的疲劳曲线在双对数坐标系中近似为折线,其中

文档评论(0)

只做精品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