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学校性质书院的 要件.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具有学校性质书院的 要件.doc

具有学校性质书院的 要件 ——与青年学者讨论改革开放以来书院研究的新动向李才栋 /jxie_web/jgsz/jxjyb/index/257/41.html我们现在讨论的是一种具有学校性质的书院。既不是一切以书院为名的机构、设施,也不是各种各样的学校。在历史上有书院之名的不一定都是作为学校的书院,而有的不以书院为名的机构,却可能也是一种具有学校性质的书院。不管是称“书院学”或者“书院史”,似均应有特定的研究对象。尤其是研究具有学校性质的书院,作为中国教育史的一个分支学科,应书院本身的概念有特定内涵和外延。这就涉及到具有学校性质书院的“要件”问题。   一、作为具有学校性质书院的“要件”有三   多年来与海内外同仁们讨论作为学校书院的“要件”时大多数人同意有三。一聚书;二聚徒讲学:三祭祀。少数人员讲二,即聚书和聚徒讲学。也有的朋友加上设置学田,私家创办,大学程度等等。2007年10月在长沙岳麓书院举行的有关书院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抱着“求同”的意愿,才栋将具有学校性质书院的“要件”概括为:聚书、聚徒讲学、习礼(或称展礼、演礼,包含展演祭祀和日常生活洒扫、应对、进退等种种礼仪)三项。   我们过去研究,判定具有学校性质书院时,曾特别重视前两项,往往把“学而时习”看作是理所当然的事。现在加上去,也没有画蛇之嫌。而将祀祭改为习礼(展礼、演礼),才栋以为既包含了祭祀,也包含了日常礼仪的履践。所以强调“习”,这是因为孔老夫子的话:“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是我们时常应该记取的。   我们没有将设置学田当作判定学校性质书院的必要条件是因为有些名师,大师创设书院。开初时并不一定都设置学田。例如李觏这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北宋时在江南西路建昌军南城县创办盱江书院,聚徒讲学二十余年,东南一带负笈而来学者以千数。李觏家贫,自己的饮食、家用尚需依靠束修维持,当然不可能设置学田收取租谷以供来学者膳食、膏火。又如陆九渊在应天山(象山)讲学,几年间阅其薄,来学者数千人。这些学子均须自己裹粮而来,结庐而居,象山先生不供食宿。再如元代吴澄在大都(今北京)国子监因学术见解与许衡门人不协而南归。学徒数百人追随南下经真州(今仪真),集庆(今南京),江州(今九江)直至江西行省抚州路崇仁县咸口村(该地今归属江西省乐安县)。他们在吴氏草庐周围结庐而居,读书、听讲、求教、切磋。这些名书院都说不上设置学田的问题。另外有的书院虽然供饭,但是经费来源不一定是田租,有店租,存贷款利息,甚至还有钱典业的利润,或者盐票的收益等等。    关于程度问题,既然是聚徒讲学,就不可能仅仅是启蒙识字。书院作为古代的大学,是否包含小学,或者有的纯粹就是小学,这是可以讨论的学术问题。而中国古代似乎未有程度上的中等学校之说,这是常识性问题。因此说古代书院是大、中、小学的混合物是不妥的。但为求同,程度问题可以不作为“要件”来考虑。   至于私家创办的问题,朋友们分歧很多。过去有人将书院分别以官办和民办加以统计,好像只要是官员带头办的就是官办书院。其实民间公众办书院时寻找一位或几位当官的领衔在中国官本位的体制下是极平常的事。有的书院确实是官员带头筹钱办的,但并未引入官方教育体制内,还是留意斯文的地方贤士大夫之所为。好象只有在北宋时的应天府书院有一段时间,南宋末理宗时,元代,明初几年,才有将书院列入官学体制,设官治理的问题。也是因为不想再争下去,才未将民间、地方人士办学列入要件之中。   这三个“要件”的说法,在那次大会上得到许多中外著名学者赞同。   二、关于聚书的问题   书院所以称为书院,首先是有书。王应麟在《玉海》中讲“院者周垣也”,就是将书用墙围起来。古代的书堂、书楼、书舍、书屋、书馆大概都是这个意思。具有学校性质的书院有不少可能是由藏书楼、堂、馆、舍演化而来的。   书,这种人类传递知识的媒体非常重要。春秋孔子时代多用竹简,用语书写虽甚简练,但书册却极为难得,以至于师生传授“皆由口授”,求学必须从师和强记。后来有笔,有纸虽可抄录,然而毕竟艰于流传。直至雕版印刷技术发明后,书的生产量才大大提高,大批学子可以“视简而诵”了。从而出现聚书之处,教师说书讲学,学生读书求学的局面。这是教学方式的重要转变,这种转变的基础是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分不开的。可以确定雕版印刷技术的发明,书的生产力提高,在书院的发展中,是重要的物质基础。   书院聚书,当然有多有少,多少不一。然而在书院中逐渐发展,逐渐增多,除了典藏图书和书版外,书院还展开了著述、校注、刻印,流传书籍的功能。   书院聚书除了纸质的书籍外,入石也是古代学校集藏典坟的重要方式,古代书院中保留下来的碑刻也是师生讲读的重要材料。   聚书,为书院的教与学创造了特殊的条件,出现了一系列新的教学组织形式。这样使得书院学子可以接触各家的学问,受到启发,选择,取舍,

文档评论(0)

蝶恋花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