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本文观看结束!!! (三)对政策方案的争议 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加里·贝克尔和凯文·墨菲就认为,当前国际社会应对危机的方式存在三个基本缺陷:对问题过于宽泛的诊断、有关市场失败能够通过政府的解决方案轻松克服的错误看法,以及未能关注当前各项行动的长期代价。 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处方:市场清算主义。波动是市场经济自身调整的必然过程,有助于清算繁荣时期积累的问题。 (五)基本的结论 第一、凯恩斯主义是以需求导向型为主的经济模型。“凯恩斯革命”带来的永久性政策影响就是总需求管理政策的提出和不断完善。只要是这类政策,就必然带有凯恩斯主义的性质。 所有形态的凯恩斯主义都是自由制度的拥护者,它们反对的只是放任自由主义形式的市场制度。 (五)基本的结论 第二、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中,欧美救市政策是凯恩斯主义性质的政策方案,其中的相当一部分政策属于一种应急政策,开启的是危机管理机制,并不会改变欧美社会经济的基本制度,但对它们未来的政策取向会产生显著的影响。 (五)基本的结论 第三、“是药三分毒”,要正确对待凯恩斯主义政策方案的有效性,谨防其潜在的危险。 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之所以没有演化成为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那样的大灾难,多亏了凯恩斯主义式的救市政策方案。但救市政策不应该阻碍正常的经济调整,更不应该保护那些原本就应抛弃的落后的生产力部分。明智的经济政策既要考虑看到短期的效应,也要考虑到那些必须预见到的效应——长期影响。 谢 谢! 谢 谢 欣 赏! 国际金融危机与凯恩斯主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杨春学 研究员 2009年10月10日 主要内容 一、问题的提出 二、宏观经济学的状态 三、金融危机的根源:美国近期的经济政策与凯恩斯主义 四、欧美的救市政策与凯恩斯主义 五、基本的结论 一、为什么要研究二者的关系? (一)对此次危机的思想根源的学术界争论 1.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民主党执政时期的美国政府干预市场运行,让本来买不起房的穷人也纷纷“有其房”,是导致这次危机的根本原因,危机再次证明“政府不能解决问题,它本身就是问题的一部分”。 (一)对此次危机的思想根源的激烈争论 2.新凯恩斯主义:这次危机标志着以自由放任为特征的“里根主义”彻底破产,克鲁格曼教授在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当天,还就救市问题在《纽约时报》上撰文,嘲讽布什政府的“两个凡是”——“市场总是对的,政府总是错的”;斯蒂格里茨更是发表“新自由主义的终结”的文章。 (二)媒体对救市政策的某些误解 媒体通常把此次金融危机类比于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并以“经济自由主义的终结”、“经济自由化的终结”、“凯恩斯主义的回归”或“复兴”之类的语言来描述和评论西方国家拯救经济的政策。 另一种极端的观点:宣称要彻底埋葬凯恩斯主义. 真实的情形究竟是什么?这就是本文所要探讨的核心问题。 二、宏观经济学的状态 (一)两种传统:“凯恩斯传统”和“古典传统” (二)凯恩斯主义的三种主要形态 (三)新古典主义宏观经济学:“古典传统”的复活 (四)新的综合?:新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主义共享主流地位 (一)两种传统:“凯恩斯传统”和“古典传统” 1.“凯恩斯传统”源于凯恩斯的《通论》(1936)和《自由放任主义的终结》(1926)。这种传统的核心思想: (1)“我们生存于其中的经济社会,其显著缺点,乃在于不能提供充分就业,以及财富与所得之分配有欠公平合理”。 (2)要修补制度的这些缺陷,政府就必须终结“自由放任主义”,采取积极的行动。 (一)两种传统:“凯恩斯传统”和“古典传统” 2.“古典传统”:深信市场机制会使经济恢复到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其三大基石是(1)微观层次的瓦尔拉斯均衡模型,所有市场都会通过价格机制而同时处于出清的均衡状态;(2)宏观层次的“萨伊定理”,自信“供给会自动创造它自身的需求”;(3)货币中性论,这种性论是“古典二分法”的必然产物。 (二)凯恩斯主义的三种主要形态 1.“正统凯恩斯主义”:其典型的表达方式是IS-LM模型,与新古典微观经济学组合在一起,曾被称之为“新古典综合派”, 曾经在上世纪50-60年代统治着西方经济学,并且对工业化社会在这一时期的政策有着巨大的影响。 (二)凯恩斯主义的三种主要形态 上世纪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石油危机”的冲击,以及随之而来的“滞胀”问题,彻底暴露出“正统凯恩斯主义”的缺陷:菲利普斯曲线崩溃。加之,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的”等在理论上的批判,到70年代,正统凯恩斯主义结束了它在学术界的统治地位。 (二)凯恩斯主义的三种主要形态 2.“新凯恩斯主义”(New Keynesianism):它诞生于70年代中期,成长于80年代,代表人物包括阿克洛夫、斯蒂格利茨、费尔普斯、克鲁格曼这些诺奖获得者,还有现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关于JavaWeb开发环境搭建.doc
- 关于初中作文分层教学实践思考.doc
- 关于大学生对当下电视娱乐节目态度和看法调查报告.doc
- 关于当代大学生所关注焦点问题统计.doc
- 关于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判断与中国对外经济战略选择.doc
- 关于服装微博营销影响因子及研究.doc
- 关于关于企业改制时期劳动关系问题研.doc
- 关于黄冈市旅游经济发展思考.doc
- 关于加快我省农业产业化发展九点建议.doc
- 关于商洛市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调查思考.doc
- 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中的数字化项目管理与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路径研究.docx
- 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中的数字化项目管理与建筑企业战略转型报告.docx
- 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中的数字化项目管理平台建设研究.docx
- 2025年卫星通信在地震灾区通信设施抢修中的应用报告.docx
- 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中的数字化项目管理与建筑企业风险控制策略研究.docx
- 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中的数字化项目管理与施工质量提升报告.docx
- 公路客运行业2025年转型升级与新能源充电桩多元化布局研究报告.docx
- 量子密钥分发技术在2025年工业互联网平台中的应用前景预测报告.docx
- 短视频平台内容质量提升与审核机制研究报告.docx
- 沉浸式戏剧剧本创作与市场推广的跨界融合案例研究.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