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磷和铟掺杂的cs纳米带及其场效应特性的研究
磷和铟掺杂的CdS纳米带及其场效应特性的研究
摘 要
CdS是重要的II.Ⅵ族材料之一,在室温下禁带宽度为2.42eV,具有其独
特的性质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引起了科学界的浓厚兴趣。CdS纳米带合成与性
质的研究,特别是基于它的光电二极管、传感器和场效应管等器件的性能研
究成为了热点。掺杂作为一种改善材料性能的重要手段,对深入研究CdS纳
米带的性质与应用起到了重要作用。近来,Co、Mn、Fe、Hg和C1等元素掺
杂对CdS的结构、性质的影响已经被报道。但是,到目前为止磷掺杂CdS纳
米带及其器件的性能还很少被报道;铟掺杂CdS纳米带的研究虽然有所报道,
但是其电传输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本实验分别热蒸发铟金属颗粒、红磷粉末和硫化镉粉末合成铟掺杂和磷
重度、轻度掺杂的CdS纳米带,并利用合成的纳米带构造场效应管,研究铟
掺杂和磷掺杂对CdS晶体结构及其器件性能的影响。本文的实验成果主要包
括以下几点:
1、分别利用热蒸发铟金属颗粒、红磷粉末和硫化镉粉末合成了铟掺杂和磷掺
60~140
J.tm之间、宽度在24-tm之间、厚度在30~60nm之间。
2、根据成分分析和结构分析结果证明了掺杂元素In和P分别掺杂进入CdS
纳米结构取代了CdS晶体中Cd和S的晶格位置,由于掺杂元素原子半径
均大于被取代的原子半径,从而引起了CdS晶体的晶面间距的增加,并可
以定量的计算掺杂前后CdS晶格常数的变化。当In掺杂时,晶格常数a
7
从4.129A增加到4.31A,常数c从6.707A增加到7.146A。当磷从轻
A增加到4.132
度掺杂变化到重度掺杂时,晶格常数a从4.126 A,晶格常
7A。
数c从6.692A增加到6.71
3、实验构造的场效应管中In/Au电极与铟或者磷掺杂CdS纳米带之间是欧姆
接触。铟和磷掺杂使单根纳米带的载流子浓度增加,电导率增大,有的甚
至增加了3个数量级。在改变栅电压下测量Ia。~Va。曲线发现,两组实验中
合成的纳米带场效应管的电导都随栅压的增加而增加,由此可知合成的铟
和磷掺杂CdS纳米带均是n型半导体。分析合成的CdS纳米带是n型半导
体的原因,可以解释为自补偿效应产生的大量电子,尤其在合成过程实验
4
载流气中的氢气的带入可能增强了自补偿作用的效果。
4、本实验中合成的单根铟和磷掺杂CdS纳米带中的载流子浓度都较大,场效
应管的开关电流却相对较小,但电子迁移率却达到了很高水平。当磷重度
cm2/Vs。
本论文利用热蒸发法合成了铟和磷掺杂CdS纳米带,并基于合成的纳米
带成功地制备了场效应管,并较为系统地探讨了铟和磷掺杂CdS对其晶体结
构和电传输性能的影响,为研究掺杂CdS纳米带的性质及其器件应用提供了
参考依据。
关键词:CdS纳米带;热蒸发法;掺杂;场效应管;自补偿效应。
onfieldeffect ofCdSnanoribbons
Study properties doped
with andIndium
Phosphorus
ABSTRACT
witha of
CdSisoneofthemost materialsband—gap
importantII-Ⅵgroup
more becauseofits
2.42eVatroom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海信日立空调工程安装操作标准.pdf VIP
- 2021-2027全球及中国红外探测器芯片行业研究及十四五规划分析报告.docx VIP
- 2025-2026学年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2024)岭南版(2024)教学设计合集.docx
- 02s404防水套管图集.docx VIP
- NASA认知负荷评估量表(TLX).docx VIP
- 20以内加减法练习题(a4).pdf VIP
- 光纤通信考试题及答案.doc VIP
- 天津市南开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pdf VIP
- 2025年公路水运安全员证考试题库答案.docx
- (推荐!)《ISO 37001-2025反贿赂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专业深度解读和应用培训指导材料之7:9绩效评价(2025A1).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