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关于汉俄俗语差异探究.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汉俄俗语差异探究.doc

关于汉俄俗语差异探究   论文关键词:汉语 俄语 俗语 差异   论文摘要:俗语是语言的精华,它反映一个民族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价值体系等,体现民族语言固有的文化特征。本文汉俄俗语进行了分类,分析了汉俄俗语的差异,以及造成俗语差异的原因。   本文内容主要为四个部分:引言部分对俗语进行了界定。第一章对汉俄俗语进行了分类,包括节日俗语、殡葬俗语、婚嫁俗语和饮食俗语;第二章论述了汉俄俗语的差异,主要是俗语内部使用词语不同和俗语使用词语在对方文化中空缺。第三章论述了汉俄俗语差异的原因,主要有生存环境差异、习俗差异、宗教信仰差异和历史典故等。   引 言 俗语以简练通俗的语句表达深刻的寓意,反映人民群众世世代代对世界、自然、社会、家庭及人际关系的观察,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被称为人民生活的百科全书。 中国的俗语起源很早,文字记载的历史约有三千年。1979年版《辞海》, 把“俗语”解释为:“流行于民间的通俗语句, 带有一定的方言性。 指谚语、俚语及口头上常用的成语等”,明确地用俗语来表示谚语、俚语的上位概念。1989年、1999年版《辞海》, 认为俗语还应包括惯用语。温端政在《俗语研究与探索》(2005)中将俗语定义为汉语语汇里为群众所创造, 在群众口语中流传,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语言单位。俄罗斯的俗语据说在8 世纪开始有文字记载。Ожегов在《О структуре фразеологии》(1957)中指出俄语俗语包谚语(пословица)、成语(фразеология)、俗语(поговорка)、名言(изречение)和格言(афоризм)等五种形式。俄语界一直沿用这一定义。根据汉语和俄语学者对俗语的定义,我们把俗语的范围限定在谚语、歇后语、惯用语和口头上常用的成语四个方面。 基于对客观世界的共同认识,汉、俄民族语言中有大量的俗语的含义是基本一致的。但由于俗语具有典型性、民族性、本土性的特点,在不同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价值体系的背景下形成的汉、俄俗语都体现出各自民族语言固有的文化特征,显示出民族文化间的差异性。   第一章 汉俄俗语种类   1.1节日节气俗语   中国的传统节日大多源于上古祭祀,因而汉语中很多节日俗语反映这些祭祀仪式。尽管不少节日在后世的演变中,或融合成多重内容的综合节日,或发生了性质上的变化,但祭祀的内容仍或多或少地保留着,通过祭祀仪式人们企求丰衣食足、吉祥如意。如,“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 是指祭灶时,人们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嘴上。人们相信这样用糖封住灶王爷的嘴,他就不能在玉皇那里讲坏话了。再比如:“冬至饺子早,来年的粮食吃不了”,“春分秋分,昼夜平分”,“吃了春分饭,一天长一线”。 俄罗斯传统的民族节日主要有“复活节”、“圣诞节”、“旧历年”、“主领洗节”等,与这些节日有关的俗语反映出俄罗斯民族特有的民俗文化,如:俗语“Не всё коту масленица, бывает и пост”(猫儿也不是天天吃荤, 总有大斋到来之除)中, “пост”(斋戒)是指在传统节日масленица(谢肉节)的“斋戒”。俄罗斯人在庆祝谢肉节的时候,为了迎接斋戒期(48天),一般要吃很多美味。这个俗语,字面意义是:猫也不是天天过谢肉节,总是要过大斋期。意思是:好景不长,盛宴难再。再比如俄罗斯人过新年的时候常常会说:“ Как Новый год встретишь, так его и проведешь”(怎么过新年,这年当中就这样过)   1.2殡葬俗语   几千年来汉、俄民族形成了各自不同的丧葬观念。汉语中有 “丧事当做喜事办”的说法,是指对60岁以上高寿老人逝世,要隆重的举行葬礼;“老人死了三天,娃娃死了当天”则是指老人去世要在三天后出殡,而孩子死了当天就要出殡;“孝子的头值狗球,见了桩桩就磕头”是指父母去世,子女在葬礼上要向所有前来吊唁的认磕头致谢。俄语俗语“Если умрет девица, на похоронах раздают дары”(女孩死后,在她的葬礼上要赠送礼物)。这反映出俄罗斯特有的殡葬习俗,人们为未婚女孩举行的葬礼要像婚礼一样,是希望她到天堂能过得幸福、富足。“Дедушка умрет - ничего с собою не возьмет”(爷爷去世什么都不会带走)这与中国的俗语“钱财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有异曲同工之妙。再如:“Горькие похороны, когда жена мужа хоронит”(妻

文档评论(0)

dyx08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