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好氧活性污泥法..ppt
第三节 活性污泥运行方式 1 传统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 传统活性污泥(普通活性污泥法) 污水从曝气池首端进入,推流前进,由末端进入二次沉淀池,二沉池浓缩污泥回流曝气池前端与进水混合,在曝气池推流前进。 简图要求会描述。 特征: 1)推流过程中,污染物降解,经历第一阶段吸附和后来的生物降解 2)首端对数增长,末端营养物少,微生物经减数增长、内源呼吸增长,沉降分离效果变好。 3)前端有机物浓度高,需氧量大,后端有机物浓度低,需氧量大,平均的布气设置使氧利用前端不足,后期过剩。如果能根据需氧进行供氧则较好,称为渐减曝气。 4)为避免前端出现缺氧,进水负荷选择较低,造成占地面积大。 对冲击负荷的适应性较弱。 微孔曝气头 供氧速率与需氧速率 传统活性污泥法 2 阶段曝气活性污泥法 特征: 为解决传统曝气池前端有机负荷高,后端负荷低,造成氧利用不均匀的问题。 对传统活性污泥工艺的进水方式进行改革。 改进方式:污水沿池长方向分散进水,多点进水。 改进效果 1)曝气池长度方向有机污染负荷及需氧量平衡,利于节省能量消耗。 2)污水分散进入,进水负荷可以适当提高,对进水水质水量冲击负荷能力强。 阶段曝气活性污泥法 ——分段进水法或多点进水法 工艺流程 3 再生曝气活性污泥法 问题: 二沉池中污泥在泥斗停留时间达2-3小时,处于缺氧状态,好氧微生物代谢活性受到抑制,回流到好氧池前端,其降解功能需要一段时间恢复。 如果通过曝气再生,再与进水混合,恢复其活性。 改进方式:进水可以在第2格进入,污泥回流至第一格,第一格称为再生池,运行方式不变。 改进效果 1)反应器微生物活性较高,可以承受负荷高,降低反应器体积。 2)活性污泥微生物对有机物进行完整的吸附、代谢过程,污泥经理完整的生长周期,出水水质好,BOD出水可以达到90%以上。 4 吸附-再生活性污泥法 现象: 进水中胶体和悬浮物较多时,微生物在很短时间(30min)内会吸附水中污染物,形成明显的污染物降解; 然后在微生物水解酶作用下,吸附的非溶解性物质,转化为水溶性分子,部分有机物进入水中,污染物浓度又有所升高(这个时候微生物进入营养过剩的对数增长,微生物分散游离,测定时候水中污染物浓度也会上升)。 随着反应的进行,有机污染物浓度下降,活性污泥微生物进入减数增长或内源呼吸,微生物絮凝沉淀能力增强,出水水质降低。 活性污泥的初期吸附作用 曝气过程 技术创新: 为了节省体积,可以让回流污泥和进水先经过短时间的吸附池,混合液30-60min后就可进入二沉池。 回流污泥(这个泥量自然较少,0.5Q表示50%回流比),经过再生池再与进水混合。 特征: 吸附池接触时间短,体积小;再生池接纳的是浓缩后的污泥,总量也少,所以体积也小。总反应器体积相比传统污泥工艺降低。 对水质处理效果不如传统工艺,对溶解性有机物浓度高的污水不适合。 工艺流程 5 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 问题: 普通活性污泥产泥量较大,而污泥难于处理,对于小的污水站,如小区,就希望少排污泥。 对策:污水反应时间长,反应池容积大,污泥负荷低。污泥长期处于内源呼吸阶段 ,剩余污泥量少。 适宜小水量,如小区污水或小水量工业废水处理。 优点:排泥少,缺点:占地面积大,投资高,能耗高 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 6 高负荷活性污泥法 问题: 对于出水水质要求不高的污水,可以降低反应时间。 这样反应器体积较小,但承受的有机污染负荷大,出水水质污染物浓度高, BOD去除率多低于80% 适合出水要求不高的场合。 7 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 问题: 进水和反应器污泥没很好混合,抗冲击能力弱。 对策:进水很短时间与反应器混合液混合 效果:这样抗冲击能力强;适合处理工业废水 曝气池每一个点特征接近(F/M),微生物组成和数量容易控制 需氧均匀 效果:当污水前后断面缺乏有机物浓度渐减梯度时,微生物缺乏营养物丰富-贫乏的环境,对污泥降解动力弱,容易发生污泥膨胀。 ?主要结构形式: 合建式曝气池曝气沉淀池 分建式曝气池 8 纯氧曝气活性污泥法 1)主要特点: a. 纯氧中氧的分压比空气约高5倍,纯氧曝气可大大提高氧的转移效率; b. 氧的转移率可提高到80-90%,而一般的鼓风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工业机器人安装与调试技术PPT(高职)全套全套教学课件.pptx VIP
- 2023年青海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计算机系统结构》科目期末试卷A(有答案).docx VIP
- 青海师范大学《算法设计与分析实验》2021-2022学年期末试卷.doc VIP
- 《甲状腺的超声检查》ppt课件.ppt VIP
- 甲状腺超声检查课件.ppt VIP
- 规范甲状腺超声检查培训课件.pptx VIP
- 青海师范大学《算法设计与分析》2022-2023学年期末试卷.doc VIP
- 创新思维与能力培养课件.ppt VIP
- 规范甲状腺超声检查.PPT VIP
- 青海师范大学《算法设计与分析》2021-2022学年期末试卷.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