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九创业融资.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项目九创业融资.ppt

创业实务    主 讲:管理学院 张少平 项目九 创业融资 * * 知识目标 1.了解创业融资难的原因;2. 了解创业融资的特点;3.理解创业融资应树立的理念和管理意识;4.掌握创业融资决策和融资操作流程。 能力目标 1.提高学生对创业融资特性的认识水平; 2.培养学生掌握融资渠道、融资方式比较和选择的能力; 3.培养学生掌握融资操作流程; 4.培养学生创业融资的能力。 * 任务1 认识创业者面临的最大难题 创业企业资金窘境和资金的重要性、资金有限的创业者如何迈出第一步;创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创业融资中应注意的问题。 任务2 了解创业融资的特点 创业融资的阶段性特点、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 任务3 融资渠道与方式的比较和选择 评各种融资渠道介绍、企业融资方式、融资决策。 任务4 创业融资程序 融前准备、融资方案策划、融资资料准备与谈判。 项目九 创业融资 钱是有的,关键是到哪里去找。 ——《小企业的有效管理》提到的融资秘诀 * 【引导案例】 :我的三次创业融资故事 郑海涛:1992年清华大学计算机控制专业硕士毕业后,在中兴通讯公司工作了7年。从搞研发到做市场,从普通员工到中层管理人员。但是具有强烈事业心的他并不满足于平稳安逸的工作。在经过一番市场调查后,2000年他带着自筹的100万元资金,在中关村创办以生产数字电视设备为主的北京数码视讯科技有限公司。 100万元的资金很快用光。郑海涛只得捧着周密的商业计划书,四处寻找投资商,一连找了20家,都吃了闭门羹——投资商的理由是:互联网泡沫刚刚破灭,选择投资要谨慎;况且数码视讯产品还没有研发出来,投资种子期风险太大,因此风险投资商们宁愿做中后期投资或短期投资,甚至希望跟在别人的后面投资。 2001年4月,公司研制的新产品终于问世,第一笔风险投资也因此有了着落。清华创业园、上海运时投资和一些个人投资者共投260万人民币。 * 我的三次创业融资故事 2001年7月,国家广电总局为四家公司包颁发了入网证,允许它 们生产数字电视设备的编码、解码器。包括北京数码视讯有限公司。在当时参加测试的所有公司中,数码视讯的测试结果是最好的。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随后的投资者蜂拥而至。7月份清华科技园、中国信托投资公司、宁夏金蚨创业投资公司又对数码视讯投了450万元人民币。 在公司取得快速发展之后,郑海涛现在已经开始筹划第三次 融资,按计划这次融资的金额将达2000万人民币。郑海涛认为,一个企业要想得到快速发展,产品和资金同样重要,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都不能放弃,必须两条腿走路,而产品与资本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郑海涛下一步的计划是通过第三次大的融资,对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造,使公司走向更加规范的管理与运作。此后,公司还计划在国内或者国外上市,通过上市进一步优化股权结构,为公司进军国际市场做好必要的准备。 * 我的三次创业融资故事 请思考: 该公司获得资金的渠道有哪些? 试分析郑海涛为什么三次融资都能成功? 你从上述故事中学到什么? * 任务1 认识创业者面临的最大难题 创业者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广州青年企业家协会2004年的一项专题调查显示:45%的被调查者认为创业遇到的最大问题是“缺乏资金”,32%的人认为“缺乏项目”。 创业企业缺少甚至没有资产。无法进行抵押。 创业企业没有可参考的经营情况。可口可乐公司即使在一夜之间倒闭,也能让公司在一夜之间再建立起来。 创业企业的融资规模相对较小。从贷款规模比较,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管理成本平均为大型企业的5倍左右。 * 创业融资难的理论解释 不确定性。从创业活动本身来看,面临非常大的不确定性。创业企业的不确定性比既有企业的不确定性要高的多,创业企业缺少既有企业所具备的应付环境不确定性的经验,尚未发展出以组织形式显现出来的组织竞争能力。 信息不对称。与创业者相比,投资者则处于相对信息劣势的地位。投资前的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逆向选择;投资后的不对称则与道德风险有关。 * 世上无难事 只怕有心人 美国火车旅行家保罗·泰鲁在《游历中国》一书中写道:“有昆仑山脉在,铁路就永远到不了拉萨。”上世纪90年代,瑞士的一位权威铁路工程师来西藏考察地形时,更是断言在西藏修铁路“根本不可能”。因为它有着4000米以上的平均海拔高度,稀薄的空气,冬天晚上可达零下40摄氏度的气温,550公里夏天融沉、冬天冻胀的冻土区,折磨得人头痛欲裂甚至失去生命的高原反应……但是被预言“不可能”修成的铁路,在2006年7月1日变成了现实。它就是青藏铁

文档评论(0)

我的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