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产量水平下小麦倒伏与茎秆力学特性的关系 Relationship between lodging and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winter wheat stem under different yield levels》.pdfVIP

《不同产量水平下小麦倒伏与茎秆力学特性的关系 Relationship between lodging and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winter wheat stem under different yield levels》.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不同产量水平下小麦倒伏与茎秆力学特性的关系 Relationship between lodging and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winter wheat stem under different yield levels》.pdf

第26卷第3期 农业工程学报 Vbl.26No.3 2010正3月 TransactionsoftheCSAE Mar.2010151 不同产量水平下小麦倒伏与茎秆力学特性的关系 郭翠花,高志强※,苗果园 (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太谷030801) 摘 要:为探讨晋中晚熟冬麦区高产与倒伏的矛盾,研究小麦基部茎节形态结构与抗倒力学的关系,该文采用 SAN.CMT6104微机控制电子万能材料测试仪,对大田不同产量水平及倒伏程度下的小麦基部第2茎节进行了弯折力、 惯性矩、弹性模量、抗弯刚度和弯曲强度等生物力学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不同产量水平随基本苗的过量增加,拔节 期最高分蘖峰值的增加,群体倒伏时间提早,面积加大。虽然成穗数差异不大,但穗粒数降低,特别是千粒质量明显降 低,产量递减。表明受该地区自然条件与种植制度的制约,合理的基本苗(450万/hill2左右),通过返青后适期适量的 水肥调控,保持稳健的最高分蘖数是关系高产不倒的两个重要的群体临界指标。研究明确了倒伏与基部第2茎节形态结 构、株高、节间距与力学指标弯折力、惯性矩、弹性模量、抗弯刚度、弯曲强度都呈负相关。而茎秆干质量、茎秆外径、 壁厚与弯折力、惯性矩、弹性模量、抗弯刚度、弯曲强度都呈正相关。说明随着基本苗的过量增加与拔节最高茎蘖数的 增加,基部茎秆力学负荷降低,就会发生倒伏。研究筛选出与茎节抗倒、群体质量、植株形态结构以及产量结构关系密 切的两个力学指标,即“弯曲强度”与“弹性模量”,可作为抗倒育种或株型育种以及高产群体架构设计的参考指标。 关键词:农作物,力学特性,力学测试,小麦,茎秆,倒伏,产量 doi:lO.3969/j.issn.1002—6819.2010.03.026 中图分类号:S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819(2010)-03-0151—05 winter Guo between andmechanicalcharacteristicsof wheatstcin Cuihua,G-ao Guoyuan.Relationshiplodging Zhiqiang,Miao abstract) index),以及茎秆断面二次力矩测定表 伏指数(10dging 0引言 达法等【I引,但是在中国传统的抗倒指标多数仍然停留在 山西省中部地区属中国主要的晚熟冬麦区,自然条 以基部茎节的形态结构作为衡量倒伏的指标,不能满足 件与种植制度限制了分蘖成穗率和穗粒质量的提高,在 茎秆力学研究的需要[19-22J。为此,本研究采用现代最新的 产量结构上历来是依靠大群体多穗数夺高产【l卅。这种多 力学测定仪器与手段,试图对大田小麦高产茎层形态建 年形成的大水、大肥、大播量的种植方式带来的问题, 成中的茎秆力学进行探讨,以期为小麦高产超高产群体 一是加速新品种的退化,使新育成的矮秆半矮秆品种株 茎秆负荷理论的引深作些尝试。 高迅速退化增高;二是新品种的穗粒质量降低,大穗变 1材料与方法 小,粒质量变低;三是虽然晚播町通过加大播量获得多 穗高产,但常导致群体过大而发生倒伏;四是晚播麦春 1.1研究方法 季连续水肥促苗生长,不仅加大了投入,且易导致倒伏 由于高产与倒伏是综合生产力高低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cwf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