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状记忆合金(SMA).pptVIP

  1. 1、本文档共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形状记忆合金(SMA).ppt

第3章 形状记忆合金(SMA) 形状记忆效应简易演示实验 形状记忆合金发展历史 3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A. B. Greninger等发现CuZn合金在加热与冷却的过程中,马氏体会随之收缩与长大 1948年,前苏联学者库尔久莫夫预测到某些具有马氏体相变的合金会出现热弹性马氏体相变 1951年,张禄经、Read发现Au-47.5%Cd具有形状记忆效应 1963年,美国海军武器试验室(Americal navy Ordinance Laboratory)的Buehler博士等发现Ni-Ti合金具有形状记忆效应,并开发了Nitinol(Ni-Ti-Navy-Ordinance-Laboratory)形状记忆合金。 70年代,CuAlNi也被发现具有形状记忆功能 1975年左右,FeMnSi及有些不锈钢也有形状记忆功能,并在工业中得到应用 1975年至1980年左右,双程形状记忆效应(Two Way Shape Memory Effect)、全程形状记忆效应(All Round Shape Memory Effect)、逆向形状记忆效应(Inverse Shape Memory Effect)相继被发现 形状记忆效应与马氏体相变 马氏体相变的临界温度 应力诱发马氏体相变 Stress Induced Martensitic Transformation 3.1形状记忆机理 3.1.1热弹性马氏体相变 马氏体相变 (Martensitic Transformation) 马氏体相变概述 命名,德国人 Adolph Martens 最初的认识:相变产物的特征 深入研究:形核和生长的过程 生长速度 钢:105cm/s AuCd合金、CuZn合金:显微镜下肉眼观察 马氏体相变转变过程中,没有原子的扩散,也不改变成分,仅仅是晶格结构发生变化。母相(P)和马氏体相(M)内的晶格点阵有看一一对应的关系 除钢外,纯金属Li、Ti、Hg、Tl、Pu、Co,合金AuCd、CuAl、AgZn、CuZn、TiNi,化合物半导体BaTiO3、ZrO2,非金属材料V3Si,也存在马氏体相变 ?G(T)P?M是母相转变为马氏体的驱动力; ?Gc P?M是母相转变为马氏体的化学驱动力(?Gc P?M=G M -G P);?Gnc P?M是非化学驱动力,主要是相变时新旧相体积变化而产生的应变能;?Gs是指弹性应变能以外的相变阻力,近似看作定值。 马氏体相变 (Martensitic Transformation) 马氏体相变的一般特征 无扩散性 :马氏体相变最本质的特征 切变性相变 共格性相变 惯习面 晶体缺陷 相变可逆性 马氏体相变是无扩散性相变 LiMg合金在-200℃下发生了马氏体相变。在-200℃这样的低温下,原子的扩散是不可能的。 FeC合金和FeNi合金在-20~-195 ℃之间,马氏体形成的时间约为0.05~0.5μs,在-200℃以下以同样的速度形成马氏体。 CuAl合金中,从母相到马氏体相的转变,有序结构保持不变,根据有序母相的CuAl的原子位置及其取向关系,可以计算出形成马氏体超结构X射线图相,结果与实验一致,说明马氏体型相变过程只有原子位置的移动(小于一个原子间距),而没有原子位置的调换。 FeC合金中,C原子和Fe原子的间隙位置,在奥氏体和马氏体中都保持不变,并导致马氏体的四方性。 马氏体相变前后没有任何化学成分的改变,马氏体相成分和原母相成分完全一致 马氏体相变是切变性相变 切变性相变:从母相到马氏体相的转变过程是以切变方式进行的,是靠母相和新相界面上的原子以协同的、集体的、定向的和有次序的方式移动,实现从母相到马氏体相的转变 实验证明 浮凸:预先磨制抛光好的试样,当激冷发生马氏体相变后,在试样表面能观察到宏观的倾斜的隆起 折线:在发生马氏体相变前,在试样上刻上一条直线,发生马氏体相变后,刻痕直线受折,有的时候会被折成几段,但直线仍然保持连续 马氏体相变中的浮凸和折线 马氏体相变是共格性相变 共格性相变:相界面上的原子既属于母相,也属于马氏体相 马氏体相变的惯习面(Habit Plane) 在马氏体相变中,马氏体总是沿着母相的某一晶面开始产生,这个晶面在马氏体相变的全过程中,既不发生畸变,也不发生转动。这样的晶面就称为惯习面,惯习面也是两相的交界面 一般来说,每一种金属或合金在形成马氏体时都有自己确定的惯习面 惯习面以母相的晶面指数来表示,大多情况下为无理数指数面 马氏体相变晶体缺陷与相变可逆性 马氏体内一定有晶体缺陷存在,这些缺陷包括孪晶、高密度位错、层错等 高碳钢晶体缺陷:孪晶 底碳钢晶体缺陷:高密度位错 有色合金晶体缺陷:层错或孪晶 马氏体相变具有可逆性:在冷却过程中形

文档评论(0)

我的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