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微米及纳米金刚石薄膜的真空电镀设备制备及其组织性能研究.ppt
* 微米及纳米金刚石薄膜的制备及其组织性能研究(1) 采用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MPCVD)方法在铜衬底上沉 积了微米和纳米两种金刚石薄膜,过渡层均为钛-铝-钼。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 观察薄膜的表面及断面形貌,用拉 曼(Raman)光谱测量所得金刚石薄膜的质量,利用压痕法测试了所得薄膜的附着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过渡层可有效提高微米金刚 石薄膜在铜衬底上的附着力,反应气氛中Ar 的存在可促使纳米金刚石薄膜的形成,改善薄膜表面的粗糙度。 金刚石具有诸多 优异的力、热、光、电等性质,同时也具有优良的化学惰性,很好的热稳定性等,在机械、光学、电子学及声学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 景,但是其数量稀少且价格昂贵,因而在现实中的应用是十分有限的。上个世纪80年代初苏联的Spitsyn 和日本的Matsu moto 等人发明了低压气相合成金刚石膜技术,用该种方法制备的金刚石薄膜,其性能接近天然金刚石,因而金刚石薄膜一经问世就 迅速达到商业化应用的水平,从而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研究金刚石薄膜的热潮。 经过20 多年的研究,金刚石薄膜在机械加工 领域已经获得成功应用,尤其是在切削领域,如使用金刚石薄膜后的刀具可显著延长使用寿命。但金刚石薄膜应用于精细抛光领域的报道 则很少。随着光学玻璃抛光工艺不断向前发展,对抛光材料的选取有了新的要求,不但要求抛光材料表面平滑、硬度适宜,而且要求其成 本低廉、效率较高。纳米金刚石具有高硬度、高耐磨性、低摩擦系数等优点,因而具备良好的磨削性能。因而将纳米金刚石薄膜镀在可弯 曲的铜箔上将可以应用于玻璃的精细加工领域。 铜与金刚石具有相似的晶格结构,且铜的晶格常数为0.361 nm, 与金 acdb,真空电镀设备/, 刚石的晶格常数0.357 nm 的晶格失配仅为1.1%。由于铜既不溶碳,又不能与碳形成碳化物,因此在铜片上直接沉积金刚石 膜存在较大困难。另外,金刚石薄膜和铜的热膨胀系数相差较大,因此,在沉积结束后降温过程中,金刚石膜极易从铜片上剥离开来,碎 裂成小块。因此增强膜基间的结合力是在铜衬底上制备金刚石膜的关键。 本文采用Ti- Al-Mo 为过渡层分别制备了微 米及纳米金刚石薄膜,研究了Ti- Al-Mo过渡层对薄膜附着性能的影响以及薄膜的组织性能。 1、试验 1.1、衬底表 面预处理 实验选用10×10×0.2 mm 的铜片作衬底,表面预处理具体流程如下:抛光→丙酮溶液中超声清洗30 m in→去离子水清洗→10%的稀硫酸中浸泡12 h→去离子水清洗→过渡层镀膜处理。过渡层的制备用C- S 磁控溅射仪,先后 溅射三种金属:钛、铝、钼,溅射沉积具体条件如下:溅射电流1 A,溅射温度350℃,钛层的溅射沉积时间为20 min,铝层 为5 min,钼层为5 min,整个溅射过程中,样品架不停旋转以使膜层均匀。溅射结束后用颗粒大小为250 nm 的金刚石 丙酮混合溶液超声处理样品10 min,最后用去离子水超声清洗5 min。 1.2、薄膜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金刚石薄 膜的制备采用MPCVD 法,纳米金刚石薄膜的制备通过调整气体流量等参数获得的,具体工艺参数如表1 所示。 表1 金刚石 薄膜的制备工艺 薄膜的表面及断面形貌使用JSM- 6700F 型场发射电子扫描电镜(FE-SEM)进行观察,薄膜的 微结构及纯度使用拉曼衍射(Raman) 进行分析,薄膜附着力使用洛氏硬度仪进行定性测试,载荷为15 kg 力。 2、试 验结果与分析 2.1、薄膜的表面形貌 图1 分别是微米金刚石膜和纳米金刚石膜的低倍和高倍SEM 照片。可以看出微 米金刚石薄膜表面相当粗糙,微米金刚石薄膜晶粒具有明显的(100)择优取向,晶粒堆积在一起导致薄膜表面出现许多突出的棱角, 因而薄膜表面较为粗糙;而纳米金刚石薄膜晶粒得到细化,无明显的择优取向,晶粒尺寸15~20 nm(图1,d),纳米晶粒聚集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微信在企业运营中的实操方案—基础篇.ppt
- 微信平台建设运营方案(初稿).ppt
- 微信管家招商(完成).ppt
- 微信营销培训PPT.ppt
- 微信营销策划运营优化方案移动互联网营销策划成功案例微信营销技巧行业解决方案推广模式手册.ppt
- 微信营销运营方案新鲜发布南昌启摩微信公司.ppt
- 微光量子环保教学系统.ppt
- 微反应器在有机催化中的应用.ppt
-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第三).ppt
-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第章.ppt
- 数字乡村建设2025年发展态势与技术创新趋势研究.docx
- 潮玩社群裂变增长模型在品牌传播中的创新应用报告.docx
- 母婴电商直邮平台在2025年的用户需求分析与服务模式创新.docx
- 乡村振兴战略下县域经济振兴的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报告.docx
- 2025年虚拟主播助力直播电商市场拓展策略报告.docx
- 2025年脑机接口设备医保支付政策对辅助医疗市场的影响.docx
- 直播带货虚拟化浪潮中虚拟主播的应用现状与消费者接受度研究.docx
- 2025年医疗大数据助力保险核保精准定价策略研究.docx
- 文创盲盒产品定价影响因素与品牌战略实施研究.docx
- 数字孪生赋能智慧医疗:2025年技术应用与行业洞察.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