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第3章软件需要分析—lyh》.ppt

《软件工程—第3章软件需要分析—lyh》.ppt

  1. 1、本文档共2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软件工程—第3章软件需要分析—lyh》.ppt

第三章 软件需求分析 为什么要进行需求分析? 教学内容 § 3.1 需求分析的任务和步骤 § 3.2 需求获取的常用方法 § 3.3 分析建模 § 3.4 软件需求说明 § 3.5 结构化分析方法 § 3.6 面向对象分析方法 教学目的及要求 深刻理解需求分析阶段的概念和任务; 熟练掌握数据流图; 了解面向过程分析方法和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 需求分析的任务就是借助于当前系统的逻辑模型导出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解决目标系统的 “做什么” 的问题。 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 模型是对对象系统的形式化的特征抽象,概括性或近似地表示; 形式化语言、数学语言、图形等构造模型的过程是一个抽象、分析的过程。 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 需求分析过程示意 (1) 通过对现实环境的调查,获当前系统的具体模型(物理模型) 需求分析过程示意 (2) 去掉具体模型中的非本质因素,抽象出当前系统的逻辑模型 需求分析过程示意 (3) 分析当前系统与目标系统的差别,建立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 需求分析过程示意 (4) 对目标系统进行完善和补充,并写出完整的需求说明; (5) 对需求说明进行复审,直到确认文档齐全,并且符合用户的全部需求为止。 §3.2 需求获取的常用方法 1.需求获取的目的 清楚地理解所要解决的问题 完整地获取用户需求 2.需求获取面临的挑战 问题的复杂性和对问题空间理解的不完 备性与不一致性 交流障碍 需求易变性 3.需求获取的常用方法(P34-P35) 建立联合分析小组 客户访谈 问题分析与确认 建立联合分析小组 1)联合分析小组的人员主要包括:用户、领域专家、 系统分析员 2)通过联合分析小组的工作,可以极大地方便系统开发人员和用户之间的沟通。 客户访谈 在与用户接触之前,先要进行充分的准备: 问题分析与确认 不能期望用户在一两次交谈中,就会对目标软件的要求阐述清楚,也不能限制用户在回答问题过程中的自由发挥。 在每次访谈之后,要及时进行整理,分析用户提供的信息,去掉错误的、无关的部分,整理有用的内容,以便在下一次与用户见面时由用户确认;同时,准备下一次访谈时的进一步更细节的问题。如此循环,一般需要2-5个来回。 举例:某出版社系统调查表 举例:某出版社系统调查表 软件需求分析的通信途径 4. 需求获取的内容 (1)功能性需求: 定义了系统做什么(描述系统必须支持的功能和过程) (2)非功能性需求(技术需求): 定义了系统工作时的特性(描述操作环境和性能目标) 两类需求包括的内容 (1) 功能 (2) 性能 (3) 环境 (4) 界面 (5) 用户或人的因素 (6) 文档 (7) 数据 (8) 资源 (9) 安全保密 (10)软件成本消耗与开发进度 (11)质量保证 (1) 功能需求 系统做什么? 系统何时做什么? 系统何时及如何修改或升级? (5) 用户或人的因素 用户类型? 各种用户熟练程度? 需受何种训练? 用户理解、使用系统的难度? 用户错误操作系统的可能性? (9) 安全保密要求 需对访问系统或系统信息加以控制吗? 如何隔离用户之间的数据? 用户程序如何与其它程序和操作系统隔离? 系统备份要求? 5. 快速原型法在需求分析中的应用 原型的定义 原型的特性 是一个可实际工作的系统; 没有固定的生存期,结局可能是用后立即被抛弃,或可能成为最终系统; 可服务于不同的目的, 从需求分析到最终产品都可做原型; 建立必须快,便宜; 是包含修改、评价在内的完整重复过程 原型化策略 是否要选择原型法? 由于开发一个原型需要花费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而且用于确定需求的原型在完成使命后一般就被丢弃。因此,是否使用快速原型法必须考虑软件系统的特点、可用的开发技术和工具等方面。 §3.3 分析建模 两种分析模型 结构化分析模型 面向对象分析模型 结构化分析模型的组成结构 模型的核心是DD(Data Dictionary,数据字典),它是系统所涉及的各种数据对象的总和。 从DD出发可构建3种图: E-R图(Entity-Relation Diagram,实体-关系图)用于描述数据对象间的关系,他代表软件的数据模型,在实体-关系图中出现的每个数据对象的属性均可用数据对象说明来描述; DFD图(Data Flow Diagram,数据流图),其主要作用是指明系统中数据是如何流动和变换的,以及描述是数据流进行变换的功能,在DFD图中出现的每个功能的描述则写在(PSPEC)中,它们一起构成功能模型; STD(Status Transfer

文档评论(0)

ycwf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