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边塞诗-《从军行》.ppt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边塞诗 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反映边塞征战生活的诗作逐渐蔚为大观。所以说边塞诗是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 复习回顾:你知道的边塞诗有哪些?你还记得其中的名句吗?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唐)杨炯《从军行》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唐)陈子昂《送魏大从军》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唐)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出塞》 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唐)高适《燕歌行》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唐)李颀《古从军行》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翰《凉州词》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一)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唐)曹松《己亥岁感事》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唐)王维《少年行四首》(其二)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唐)陈陶《陇西行》 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唐)李益《塞下曲》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唐)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唐)李贺《雁门太守行》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宋)陆游《书愤》 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宋)欧阳修《渔家傲》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宋)辛充疾《鹧鸪天》 边塞诗的常用词语 从用品看: 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 从地名和民族名看: 碛、西、轮台、龟兹、夜郎;胡、羌、羯、夷 从景物看: 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 景物的特点: 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 感情特点: 豪迈、豪气、豪情、报国之志、杀敌豪情、昂扬精神 研究归纳:这些边塞诗歌体现的主题思想有哪些?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既表达了对良将及早出现的渴望,也表现出对边疆和平的向往; “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既揭露了军中苦乐不均的丑恶现象,也表达了对下层士兵的深切同情;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既是对不义战争的控诉,也是对和平的渴望与追求;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既表现出从军将士的洒脱,也抒发了他们心中的无奈;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既表现出戍边将士深深的乡思之情,也抒发了军嫂们无尽的思念与惆怅;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既表现出戍边将士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概,也赞扬了他们以身许国的豪情壮志; 从军行(王昌龄) 王昌龄,字少伯,汉族。唐开元十五年(727)进士,授汜水尉。开元二十二年(734)又中博学宏词科,官秘书省校书郎,天宝元年(742)迁江宁丞,后贬龙标(今湖南黔阳县)尉。故后世称王江宁或王龙标。与李白、王维、高适等人交游酬唱,诗名轰动一时。擅长绝句,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诗家天子王江宁”。盛唐著名边塞诗人,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青海:指青海湖。 雪山:这里指甘肃省的祁连山。 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漫;湖的北面,横亘着绵延千里的隐隐的雪山;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 为什么特别提及青海与玉门关呢? “青海”地区,正是吐蕃与唐军多次作战的场所;而“玉门关”外,则是突厥的势力范围。 这两句在写景的同时渗透丰富复杂的感情: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穿:磨破。 金甲:战衣,金属制的铠甲。 楼兰:汉代西域国名,这里泛指当时骚扰西北边疆的敌人。 第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 1.诗中“黄沙百战穿金甲”句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请作具体分析。 “黄沙百战穿金甲”,概括了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激烈,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有一系列“白骨掩蓬蒿”式的壮烈牺牲。 但是,金甲尽管磨穿,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销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 “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 2.一、二句写景对表现戍边将士有什么作用?? 通过境界壮阔、环境恶劣的景物描写,衬托戍边将士不畏艰难,守卫边疆的豪情壮志。 上一句把战斗之艰苦,战事之频繁写得越突出,这一句便越显得铿锵有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