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文煤矿一标段矿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VIP

观文煤矿一标段矿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观文煤矿一标段矿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

施工组织设计 前 言 观文煤矿位于泸州市古蔺县观文镇,由四川古叙煤田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出资建设,矿井设计规模1200kt/a。本工程由重庆煤炭设计研究院设计。矿井开拓方式为斜井开拓。 本施工组织设计系根据四川古叙煤田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部分设计图、招标文件及实地考察后编制。由于设计图纸、资料有限,编制时按现已掌握的情况进行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带有一定的局限性。 第 一 章 工程概况 第一节 地理交通位置 观文煤矿位于古叙矿区观文矿段的东翼,距古蔺县城约23.5km,行政区划隶属古蔺县观文镇和白泥、马嘶乡所辖。观文矿段的地理坐标为: 东经105°45′02″-105°58′28″, 北纬27°46′36″-27°51′10″。 矿井井口及工业广场所在地--福来山位于观文镇西侧,距观文镇1.0km,区内交通目前以公路为主,国道G321(大纳公路)从矿井西侧的双沙经过,观文经回龙场至双沙与国道G321相接的里程为28km;省道S309从矿井北部护家、龙山、鱼化经过,由观文经回龙场至护家的里程为25km,护家至古蔺县城的里程为16km,观文至龙山的里程为21km,经G321和S309上可达叙永,泸洲等地,下可达贵州和两广。 纳入国家规划建设的西南出海通道隆(昌)黄(桶)铁路从矿井西部经过,目前隆昌至纳溪段已建成通车,纳溪至叙永段已于2009年6月正式通车运营;规划建设的叙(永)大(村)段地方铁路已由四川省发改委以川发改交[2006]527号文批准立项,可研已于2009年3月通过专家组评审,该铁路在震东与隆黄铁路接轨后,从矿井北部经古蔺、瓦窑坪、龙山至大村,并在龙山设有编组站。届时矿区的外部运输条件将大为改观。 第二节 气候与地震 区内气候具云贵高原特点,属亚热带潮湿气候,春、秋两季时间短,冬、夏两季时间长。冬季冷而多雨雪,霜冻期为12月至次年2月,多在100d以上;夏季酷热,多暴雨,常伴有冰雹;春、秋两季阴雨绵绵,多雾,湿度大。据古蔺县气象台资料,年最低气温为-1.9℃(1993年1月24日),最高为40.8℃(1991年5月24日),年平均气温17.7℃;2005年月平均气温:1、2、12月三个月为6.3°~8℃,3、4、10、11月四个月为12.7°~19.4℃,5~9月为22.3°~27.8℃。年降雨量710.5~1033.9mm,雨季多集中在4~9月,年蒸发量1230mm,相对湿度为76%;2005年全年降雨量为710.5mm,月平均降雨量4~8月为83.9~139.5mm,其余月份为11.5~47.2mm。风向以西风为主,最大风速17m/s。 本区属云南、马边、雷波地震波及区,曾发生过震级2.5~5.5级地震,最大烈度6度。根据四川省地震局资料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中国地震参考区划图》(GB18306-2001),本区地震烈度为Ⅵ度区。 第二章 矿井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第一节 地形地质条件 井田位于古蔺复式背斜南翼的次级褶皱赤水河向斜北翼东段,呈一宽缓的单斜构造,地层走向自西向东由东西向逐渐转为北东向,地层倾角一般10°~28°,东、西两端增大为36°~40°,其南面紧靠高田坎背斜。区内次级褶皱不发育,仅地表见一部分浅层小型褶皱,对深部煤层无影响;断层较为发育,主要分布在井田的东部,其余地段断层稀少。区内未发现有岩浆活动。主要褶皱和断层分述如下: 井田构造特征: 1、褶皱 次级褶皱均发生在井田内的非煤系地层中,延伸不长,波幅不大,属浅层褶皱,对深部煤层无影响。 2、断层 井田内断层局部较发育,主要分布在东部。在井田地质勘探中共发现断层45条,其中未破坏煤层的断层34条,破坏煤层的断层十一条。在破坏煤层的断层中,地表断层在深部切割煤层的六条,其中煤层落差大于30m的二条;隐伏断层切割煤层的五条,其中落差大于20m的一条。现将区内规模较大、对煤层造成破坏的主要断层分述于后: F11断层:位于观文井田东端边界附近,发育在T1j1+2~T1f1地层中,断层走向近东西向,为斜交地层走向逆断层。断层西起98号勘探线东侧高坎子附近的T1j1+2地层中,向东经沙土、班竹沟,于水井湾伸出区外,区内走向长1400m。断层倾向南50°西,倾角63°。地表迹象明显,断层破碎带 宽5~8m,破碎带内断层角砾岩、构造透镜体和方解石脉发育,地层产状陡立。 F12断层:位于观文井田的东北角,发育在P2l地层中,走向约北50°西,属层间滑动断层。断层北西端起于朝门子以西的P2l地层中,往南东经岩寨、大水井、凤凰岭、向阳坪至德兴坪以西,其消失端为H1滑坡所掩盖,走向长约2900m。断层面倾向南西,倾角浅部24°~27°,深部9°~3°。该断层地表迹象明显,对煤层破坏较大,其主要表现为沿走向

文档评论(0)

我的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