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味品行业基本常识》.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调味品行业基本常识》.doc

调味品及行业基本常识 1.调味品概论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其中盐、酱、醋都是调味品,说明调味品在人们的生活中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单一个酱字,在中国就有沙拉酱、番茄酱、蒜头酱、甜面酱、豆瓣酱、花生酱、辣酱、紫菜酱、酸梅酱、海鲜酱等等,五光十色,记都记不住。固态调味品除了食盐、味精、蔗糖以外,还有豆豉、虾籽、各种辛香料(八角、白芷、豆蔻、陈皮、草果、甘草、姜、丁香、茴香、砂仁、杏仁、肉桂、辣椒等)。液态调味品有酱油(生抽、老抽)、食醋、料酒等。 ? ? 上述固态、液态、酱态调味料还可配制成各种复合味用于烹调,例如海派菜常用的复合味有红油味、姜汁味、蒜泥味、椒麻味、麻辣味、麻酱味、酸辣味、怪味、芥末味、鱼香味、糖醋味、甜香味、豆瓣味、咖喱味、咸甜味、咸鲜味、糊辣味、荔枝味等;港式菜复合味有红乳麻酱料,沙茶甜酱料、甜面酱油料、椒麻葱酱料、鲜菇红酒料、粉红奶油料、薄荷 酸辣料、火锅酱乳料、西柠葡汁料、各种果汁、黄汤、川汁酱、XO鲜酱、香槟汗等 。 ? ?   此外,中国菜烹调时还要用各种“料头”(葱、蒜、姜、辣椒、洋葱、芫荽、熟火腿肉料、料菇、五柳料等)和各种汤汁(鸡汤、鸭汤、高汤、火腿汁、干贝汁、鹅卤水、蛇汤等)。这些都是调味品。 ? ? 中国烹饪艺术讲究菜肴的特色、香、味、形、质俱佳,以滋味为核心,以味媚人。虽然许多天然动植物单独加工时已有一定的香和味,但不能满足人们的口福之欲 ,不管什么食物,恰当地加入适量调味品烹调,总是更加令人垂涎欲滴。菜肴主要为了“吃”,好滋味才令人爱“吃”,而滋味美 离不开调味,即调香。高明的烹饪师、调味师、必须掌握各种调味品的有关知识,并善于适度把握,五味调和。 ? ?   随着我国大多数家庭摆脱了,又从温饱逐渐进入小康,家里厨房架上的调味品也从简单的食盐、味精、酱油、醋、葱、蒜、辣椒寥寥几种发展到各种各样酱料、辛香料、复合料,一应俱全。每当节假日时,全家老小团聚在一起,到菜市场买进来各色蔬菜、鱼肉、水果、,根据每样特色,使用各种调味料,烹调出丰富多彩的美味佳肴,让全家人美美地享受一下。 ? ?   西方的烹调倾向于科学,中国的烹调倾向于艺术。在烹调不发达的时代,这两种倾向都只有一个目的——果腹充饥,即所谓的“饥不择食”,科学也罢,艺术也罢。而到了烹调充分发展之后,这种不同的倾向就表现在目的上了:前者发展为营养学上的考虑,后者则表现为对味道的讲究。中国烹调,不仅吃食物,更重要的是“吃味道”。所以中国才有这么多调味品,西方国家的人们,无论从美观角度、营养角度、文化学的角度来看烹调,都用不了这么多调味品。 2.调味品的种类及原料 调味料的分类 一.以调味品的加工方法分?? 1.酿造加工类。如酱油、酒、醋、味精等;? ? 2.提炼加工类。如食用糖、食盐等;? ? 3.采集加工类。如花椒、胡椒、桂皮、丁香等;? ? 4.复合加工类。如芥末粉、胡椒粉、五香粉等。?? 二.以调味品的形态分?: ? 1.固态类。如糖、盐、味精、香料等;? ? 2.液态类如酱油、料酒、醋、辣椒油等。?? 三.以调味品的呈味性分? ? 1.盐味类。如食盐、酱油等;? ? 2.甜味类。如食糖、蜂蜜等;? ? 3.酸味类。如食醋、番茄酱等;? ? 4.鲜味类。如味精、蚝油、鱼露等;? ? 5.辣味类。如胡椒粉、辣椒粉、芥末粉等;? ? 6.香味类。如料酒、桂皮、花椒等;? ? 7.苦味类。如陈皮、茶叶等。 1.化学调味料: 1.1 氨基酸系列: 谷氨酸钠(味精),甘氨酸,丙氨酸,其他 1.2 核酸系列: 肌苷酸钠,鸟苷酸钠,其他 1.3 有机酸系列:琥珀酸钠,乳酸钠,其他 2.天然调味料 2.1 分解型 2.1.1酵素分解型 动物性:牛,鸡,猪汤精 植物性:酵母汤精 2.1.2酸分解:动物性(HAP),植物性(HVP) 2.2抽出型(方法)常压、加压、榨汁 2.2.1动物性 畜肉系列:肉汤精、骨汤精 海鲜系列:蛤蜊、海带、海鱼、扇贝、虾、牡蛎、其他 2.2.2植物性:卷心菜、白菜、香菇、洋葱、芹菜、胡萝卜、圆白菜、蒜、生姜、其他 2.3酿造型:酱油、味噌、清酒、味啉、醋、葡萄酒、其他 以上1、2两种调味料再配合糖类、无机盐及其他辅助材料,即成为复合型调味料。 3.调味品的主要技术指标 1、砷:砷广泛分布于自然环境中,几乎所有的土壤都有。食品中的微量砷主要来自土壤中的自然本底。砷引起的慢性中毒表现为食欲下降、胃肠障碍、末梢神经炎等症状。标准中规定砷的含量≤0.5mg/kg。   2、铅:食品中的铅主要来自于土壤、食品输送管道、包装材料等。铅污染食品引起的慢性中毒主要表现为:损害造血系统、神经系统、肾脏等。不同调味品中对铅的含量均有不同的规定。   3、黄曲霉毒素B1:主要来源于产生霉变的食品原料。黄

文档评论(0)

ycwf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