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内蒙古包头九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
包九中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语文试卷
出题人:王晓兰 审题人:王润兰
第I卷
一、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筷子漫谈
①概览大千世界,综观天下苍生,其进餐工具大体可分为三类。欧美人惯用刀、叉、匙,一餐而三器并用,考究而繁琐;非洲、中东、印尼及印度次大陆居民,至今仍以手抓食,古朴而粗犷;而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则使用筷子,简易而便捷。对自己祖先所发明并沿用至今的筷子,国人情有独钟。
②中华大地是筷子的故乡,先人用筷子进餐,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从外观上看,筷子由两根同等粗细长短的小棒组成,十分简陋,但经国人巧手掌控,则夹、挑、拨、拌、扒、戳等无所不能。锋之所指,美味尽收;取舍自如,纵横桌上。堪称使用方便,价廉物美。
③可以想像,远古时期洪荒满目,文明未启。人们采摘渔猎,以生食过活。我们的祖先肯定也经历过用手抓、捧而食的阶段。但懂得用火后,开始享用熟食,吃热烫的食物时,再直接用手取之,则不美也。于是自然就会想到用木棍儿夹之,以为佐助。天长日久,人们便练就了用木棍儿取食的本领,这就是人们使用筷子的由来。
④制作筷子的材料,最主流者为木材和竹子。当年处于荒野的环境中,人类生活在森林、草丛、洞穴里,最方便的材料莫过于树木、竹枝。于是先民就随手采摘细竹和树枝来捞取熟食。正因如此,细棍儿、修竹等,经过先民烤物时的拨弄,急取烫食时的捞夹,蒸煮谷黍时的搅拌等,筷子的雏形已呼之欲出。从当今筷子的形体考察,仍带有原始竹木棍棒的特征。诚“大朴胜华”之典型也。
⑤筷子古名曰“箸”。《韩非子·喻老》中,有“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之语。由此可见,筷子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的商纣时期。
⑥箸之易名为筷,亦有成说。明陆容于其所撰《菽园杂记》卷一中有云:民间讳俗,各处有之,而吴中为甚。如舟行讳“住”讳“翻”,以“箸”为“快儿”;以“幡布”为“抹布”。船家希望行船时安顺平稳,到码头捷足先登,亦在情理之中。“快”又大多以竹制成,就在“快”字头上添个“竹”字头,“筷”字乃成;而近代汉语中,单音节名词有向双音节名词发展的趋势,方法便是在字后加“子”,于是“筷子”乃应运而生。
⑦筷子的种类甚多,制材五花八门。春秋时期便已有牙箸、玉箸,秦汉时期有铜箸、铁箸,盛唐时有漆箸、金箸、银箸、象牙箸等,发展至今,筷子的种类造型更是层出不穷,色彩、图案亦是五彩纷呈。可以说,筷子不仅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还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审美享受。
⑧我国是礼仪之邦,行为举止讲求合情入理,日常生活中对筷子的使用也很有讲究。用筷子的正确方法是一手执筷,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筷子上端,另外三指自然弯曲扶住筷子,且筷子的两端要对齐。用餐前,筷子要整齐码放在饭碗右侧,用餐后要整齐地竖向码放在饭碗正中。要做到彬彬有礼,雍容大方,使用筷子就应有所讲究,不能随心所欲。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关于筷子的特点,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非洲、中东、印尼及印度次大陆居民,至今仍以手抓食,我们的祖先也经历过这一阶段。
B.筷子由两根同等粗细长短的小棒组成,外观粗朴简陋,但国人对其情有独钟。
C.筷子经国人巧手掌控,夹、挑、拨、拌、扒、戳等无所不能,堪称使用方便。
D.筷子材料来源为木材和竹子,其种类造型众多,色彩、图案亦是五彩纷呈。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筷子”一词的由来有成说。据古资料记载,吴中民间船家讳言“住”字,因此更名为“筷子”。
B.筷子虽然只是吃饭的工具,但日常生活中正确地使用筷子也是举止文明的表现。
C.筷子古名为“箸”,其历史可追溯到商纣时期,距今已有三千余年的历史。
D.筷子兼具实用性和审美性,在方便了人们的生活的同时,还带来很多的审美享受。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错误的一项是(3分) ( )
A.筷子比考究而繁琐的刀、叉、匙一餐三器并用使用起来简易、便捷,比以手抓食礼貌、文明,可以看出东方智慧的独特之处。
B.用餐前,筷子要整齐码放在饭碗右侧,用餐后要整齐地竖向码放在饭碗正中。生活中人们使用筷子应有所讲究,不能随心所欲,这是一种礼仪文化。
C.作者引用“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主要目的是说明骄奢淫逸容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6高考地理一轮专项训练:2.9.2《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工业区》(人教版含解析).doc
- 2016高考地理一轮专项训练:3.12.2《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人教版含解析).doc
- 2016高考地理一轮专项训练:3.13.2《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人教版含解析).doc
- 2016高考地理一轮专项训练:3.14.2《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人教版含解析).doc
- 2016高考地理一轮专项训练:3.15.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人教版含解析).doc
- 2016高考地理一轮专项训练:4.17.3《世界重要国家》(人教版含解析).doc
- 2016高考地理一轮专项训练:4.18.2《中国地理分区》(人教版含解析).doc
- 2016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黄金方案:66条高考地理常考知识考点总结.doc
- 2016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黄金方案:【准高三】复习会遇到的易错易混问题.doc
- 2016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黄金方案:准高三的看过来,高中地理计算公式大全.doc
- 内蒙古包头市田家炳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
- 内蒙古包头市田家炳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
- 内蒙古包头市田家炳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
- 内蒙古赤峰二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doc
- 内蒙古赤峰二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doc
-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西部四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doc
- 北京市二十四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
- 北京市通州区潞河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
- 吉林省吉林市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11月月考语文试卷.doc
- 吉林省吉林市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11月月考语文试卷.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