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郫县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VIP

四川省郫县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四川省郫县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

郫县2015—2016学年度上期期中考试 高 二 语 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试题卷请妥善保管以备考后讲评。? 第I卷 阅读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人对“梅”的认识经历了从注重其实用价值到注重其审美价值的发展过程。 B.“梅”在魏晋以前的功用主要是取其果实,供食用、调味、制酱、酿酒、入药,而不用于供人们欣赏花形。 C.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开始注重梅花的审美价值,进而创造了新的诗歌种类——咏梅诗。 D.即使在南宋咏梅花诗盛行之时,文人们依然注重梅花的实用价值,认为“弃实求花”是失了“梅真”。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梅花色淡,“雪”有清、白、寒的特色,因而诗人们在咏梅诗中将“梅”与“雪”结合吟咏,构成梅花“骨清”“香寒”“质淡”的特质。 B.梅花的香气以“清香”、“冷淡”见长,与文人雅士的志趣暗合,俗客是欣赏不到的。 C.梅花的姿,在咏梅诗中除了写干瘦色淡的花朵,主要是描绘梅树的枝干,且以横斜疏瘦、老枝怪奇者为贵。 D.陆游的《梅》将梅花与伯夷、叔齐相联系,赋予梅花封建社会士人清高守节的特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魏晋南北朝以前,写梅的诗重在写梅的果实而不专门歌咏其形;咏梅诗盛行后,为了避免落入“俗客”之流,文人们纷纷展现梅花“清香”、“冷淡”的香气特征。 B.针对某些混淆桃李与梅花界限的观点,苏轼给予了严厉的批评,由此可见在苏轼的审美观中桃李是无法与梅花相比的。 C.中国文人普遍推崇梅花的清淡雅致,为了突出其淡雅疏朗的特征,常常用“月黄昏”“水清浅”等意境来烘托强化。 D.梅以韵胜,以格高。相比之下,林逋所重,在其韵,通过描画梅的外在特征写出梅的清神逸韵;陆游所重,在其格,突出梅花的清风亮节。 (一)文言文阅读(22分) 阅读下列文言文选段,完成4—7题。(3分) (一)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节选) 柳宗元 二十一日,宗元白: 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尝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下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二)师说(节选) 韩愈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其可怪也欤! 4.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 吾子:对对方的尊称 B.犯笑侮,收召后学 犯:违背 C. 甚不自是也 是:认为对 D.仆道不笃 笃:深厚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仆自下/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B.仆自下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C.仆自下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D.仆自下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6.下列各项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韩柳两文的内容基本相同,都是针对当时“耻学于师”的社会现象立论。 B. 韩文侧重批判“不屑从师”,柳文侧重论证“师道之衰” C. 柳文热烈赞扬了韩愈“抗颜而为师”的勇气,并意欲向他学习。 D. 柳文主要使用例证法,韩文则主要运用了正反对比的论证法。 7.翻译下列句子(10分): (1)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4分)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 (3分) (3)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ndasz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