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语文《寡人之于国也》教案15 新人教版必修3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
?
教学目的及要求:
1、掌握17个字词的意思,3个词的义项,了解3个句式。
2、初步领会孟子文章气势磅礴,感情激越的特色。
1、?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帮助学生理解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
2、理清全文思路,帮助学生背诵。
教学时数:3课时
预习安排:
1、仔细阅读课文和注释
2、阅读文后的知识短文。
3、思考下列问题。
(1)根据文章内容思考,当时诸候国的当务之急是什么?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2)给全文划分段落,并阐明理由。
教具准备:中国地图一张。
第一教时
一、导入新课
这一单元我们学习的是先秦诸子散文。第一课选自《论语》,《论语》是儒家的代表著作。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孔子,被称为“孔圣人”,继孔子之后,儒家思想还有一位著名的代表人物,他以孔子学说的继承者与捍卫者自居,被后人封为“亚圣”,他就是孟子。
二、简介孟子(请学生参看知识短文)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邹人(今山东邹县东南人)。当时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是子思 (孙子孙,名伋jí)的再传弟子,曾游说齐、宋、腾、魏等国。当时“天下万务于合从连横,以攻伐为贤”,孟子却说“唐、虞、三代文德”,认诸候认为迂阔,远离实际,不被采纳。因此,孟子“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补充:孟子的仁政思想:(1)民本思想;(2)反对不义战争;(3)性善论;(4)糟粕“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孟子》一书,全面反映了孟子的思想,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一个最大的儒学大师,一向被认为是继承孔子学说的正统,后世将他和孔子并称。他曾拒扬墨,反纵横,维护和发展了儒家学说,对当时和后世思想界影响很大。
《孟子》在写作上很有特色。(1)首先是善于雄辩,具有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笔墨酣畅的风格,采用了多种方法进行辩论,逻辑谨严。其中最多的是各种发问的方式方法,时而提问,时而设问,时而反问,运用自如,灵活多变;(2)其次,善用比喻和寓言陈述事理,辩论是非。
(结合《得道多助而失道寡助》《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三、检查预习题,理清全文结构,初步熟悉课文。
补充:(1)介绍梁惠五;(2)五道(仁义)霸迈(武力) (3) 齐读课文
1、????
2、????
3、给全文划分段落,并说明理由。
第一部分(第一段)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
第二部分(“孟子对曰”至“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
第三部分(“不违农时”至末尾)阐述了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即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
四、分析第一段
1、梁惠王自己认为他治理国政如何?从哪可见?
明确:梁惠王自认为做得很不错了。“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译文)
2、梁惠王采取过哪些政策,用简要的词概括。
明确:“移民转粟”之策,借助地图讲解“河东”“河内”的地理位置。
?
?
翻译“移民转粟”的几句话。
3、结果如何?(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重点讲解“加”)
五、分析最后一段(前两句)
1、同学们读过课文之后,认为魏国此时的政治局面如何?从哪儿可见?
明确:从最后一段就可以看出魏国此时社会矛盾尖锐,统治阶级十分暴虐,社会不平等。
2、哪几句可见社会的不平等?
(此处可联系杜甫的“朱门狗肉臭,路有冻死骨”)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串讲)(对比手法)
3、针对统治阶级归罪于岁的推诿wěi,孟子采用什么方法进行驳斥的?
明确:运用比喻进行驳斥,“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如同“刺人而杀之”归罪于武器一样荒唐,害民的不是荒年而是统治者的虐政。
六、布置作业
1、?
2、?
?
第二、第三课时
一、分析第二部分
1、回忆上节课的内容,思考如果是我们,如何给梁惠王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孟子是采用什么方法分析的,这种方法有什么好处?
明确:孟子是不直接回答“民不加多”的问题,而是用梁惠王熟悉的事例设喻,启发对方,这样说比直接指责梁惠王的过失易于使人接受。
2、孟子的这一设喻后来成为一句成语“五十步笑百步”,下面请一位同学给大家复述一下“五十步笑百步”这个故事。(然后串讲)
3、既然是设喻,那么以什么来比喻什么?这个成语的寓意何在?
明确:以“五十步而上者”喻梁惠王,以“百步而后上者”喻邻国,这个成语的寓意是:梁惠王的“移民转粟”跟邻国统治者的治国不尽心,实质上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形式数量上不同而已。这是暗示着梁惠王搞小恩小惠并不能使民加多,要使民加多,必须施仁政 、行正道。于是文章就自然而然地由第二部分过渡到第三部分。
二、分析第三部分
1、孟子的“仁政”思想包括一系列内容,它是不是一下就要“王夫下”呢?(不是),那么他分几步达到目的,第一步的“战略目标”又是什么?体现在哪一段中?
分两步达到“王天下”的目的。第一步(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中化学 《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教案4 苏教版必修1.doc
- 高中化学 《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教案8 苏教版必修1.doc
- 高中化学 《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教案2 苏教版选修4.doc
- 高中化学 《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教案1 苏教版选修4.doc
- 高中化学 《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教案3 苏教版选修4.doc
- 高中化学 《氯气》(氯气的性质)教案1 苏教版必修1.doc
- 高中化学 《钠 镁及其化合物》(金属钠的性质及应用)教案5 苏教版必修1.doc
- 高中历史 落实课标要求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全套学案(学生版) 新人教版必修1.doc
- 高中历史《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 人教版.doc
- 高中生物 1.2.2《血糖调节》教案1 中图版必修3.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