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语文《琵琶行(并序)》教案20 新人教版必修3
6 琵琶行(并序)
●点击学习目标
▲ 知能目标
1.体会本诗十分出色的音乐描写手法。
2.掌握本诗巧妙的结构艺术。
3.整体感知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深刻的思想主旨。
▲ 情感目标
1.感知中唐以后社会变化给人带来的思想苦闷和心态变化。
2.感受诗中作者天涯沦落、愤愤不平的思想感情。
▲ 重点难点
1.音乐描写手法的理解
2.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
3.部分诗歌语言的理解
●刷新知识库存 相关链接
知识库存
1.关于作者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号香山,自号香山居士,原籍太原。白居易是杜甫的有意识的继承者,也是杜甫之后的杰出的现实主义。他继承并发展了《诗经》和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沿着杜甫开辟的道路进一步从文学理论上和创作上掀起了一个波澜壮阔的现实主义诗歌的高潮。白居易最大的贡献在于掀起了新乐府运动。白居易是唐代诗人中创作最多的一个,代表作有《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卖炭翁》等。著作集有《白氏长庆集》。
2.本诗题解与写作背景
《琵琶行》为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与《长恨歌》齐名,且流传很广,唐朝时就有“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的传说。“行”是古体诗的标志之一。
白居易由于早年避乱江南时与人民较为接近,对政治的混乱和人民的疾苦有较为深切的感受。所以在他担任“左拾遗”期间,曾怀着“达则兼济天下”的志向多次上书请求革除弊端,并写了大量讽喻诗反映民间疾苦。这样就得罪了当时的权贵。元和十年,获“甚伤名教”、“不宜治郡”的罪名,被贬为江州司马。对此诗人既愤慨又伤感。到江州后的第二年(公元816年),白居易便创作了这首著名的长诗。诗前有一小序,简要交代了写作的原委。
3.词语辨析
谪:迁谪 拨:挑拨 捻:捻线
滴:滴水 拔:拔草 鲶:鲶鱼
嫡:嫡传 泼:泼水 稔:熟稔
●探究互动平台
【整体把握】 探究平台
1.这首诗主旨如何?
※这首诗的感情基调低沉感伤,反映了中唐以后社会变化给人们带来的思想苦闷和心态变化。
这是白居易在唐宣宗元和十年(815)遭受权贵打击贬官江州司马第二年的作品。诗人对这次政治迫害既愤懑不平,又很感伤,但在僻远的江州,无处发泄,只好将一腔愁闷郁积心底。直至这年秋天的一个夜晚,当他送客浔阳江头,偶逢琵琶女,从其身世遭遇想到自己政治上的坎坷失意,顿时触动他天涯沦落的苦痛心境,借此饱蘸泪水,尽情地倾诉了悲愤不平的感情,写下这篇千古绝唱。
2.这首诗线索是什么?
※从结构中可以看出,全文以人物为线索,一是以歌女身世为线索,一是以诗人感受为线索,一明一暗,一虚一实,最后两者交汇,其联结靠诗人与歌女“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共同感情体验。
3.这首诗结构思路如何?
共分五段:
第一段:浔阳江边闻琵琶 第二段:江心聆听琵琶曲
第三段:江中自诉身世苦 第四段:同病相怜感慨多
第五段:重闻琵琶青衫湿
【内容探究】
1.第二段描写聆听琵琶曲时用了众多比喻,试分别分析其特点。
※第二段在描写音乐时,用了一连串精妙的比喻,写出音乐的变化,用具体的现实生活中听到过的声音和形象比拟描绘乐声,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刻画成有形可感的实体。先从轻悠绵长开始,仿佛从沉思中唤起记忆;接着众音繁会,像波涛起伏;马上又转入幽细甚至听不见,宛若悲痛抽泣;最后以短促刚劲的音响终曲,犹如急雷破山,崩岩走石。
2.举例说明诗中善用恰切的动词表现琵琶女细腻而传神的动作神态。
※ 如“转轴拨弦三两声”,“低眉信手续续弹”,“轻拢慢捻抹复挑”,“曲终收拨当心画”。“转轴拨弦”是写弹奏前的准备动作。“低眉信手续续弹”是弹奏的神态。“拢”、“捻”、“抹”、“挑”和“收拨”、“画”是弹奏时的指法。
这些动词细腻地表现了歌女弹奏时的动作神态,交代了音乐的层次,从而更好地引导读者领会音乐,也表现了歌女技艺的娴熟高超和作者高度的音乐修养。
3.本诗诵读时应注意哪些方面?
※ (1)“忽闻水上琵琶声”后应作稍长停顿,以示有一个静听过程。下句“主人忘归客不发”应作一顿。“寻声”一句可轻出,以情节开端。
(2)关于音乐描写部分:“大弦”以下四句要急读;“间关”两句要慢而流畅;“冰泉”以下四句是为高潮蓄势,声要略小;“银瓶”以下四句写乐曲高潮和终上,读得紧张、热烈,至“裂帛”处戛然而上。
(3)关于琵琶女自叙身世部分:可按少年欢乐、晚年沦落、当前心境划分层次,每层后稍怍停顿。
(4)关于诗人倾述部分:“同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中化学 《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教案4 苏教版必修1.doc
- 高中化学 《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教案8 苏教版必修1.doc
- 高中化学 《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教案2 苏教版选修4.doc
- 高中化学 《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教案1 苏教版选修4.doc
- 高中化学 《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教案3 苏教版选修4.doc
- 高中化学 《氯气》(氯气的性质)教案1 苏教版必修1.doc
- 高中化学 《钠 镁及其化合物》(金属钠的性质及应用)教案5 苏教版必修1.doc
- 高中历史 落实课标要求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全套学案(学生版) 新人教版必修1.doc
- 高中历史《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 人教版.doc
- 高中生物 1.2.2《血糖调节》教案1 中图版必修3.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