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velhighperformaephoto-graftcompositemembranesforseparateoforgnicliquidsbypervaporation.docVIP
-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Novelhighperformaephoto-graftcompositemembranesforseparateoforgnicliquidsbypervaporation.doc
2. Mathias Ulbricht, Hans-Hartmut Schwarz.Novel high performance photo-graft composite membranes for separation of organic liquids by pervaporation[J]. 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 136 (1997) 25-33(in German)
新型高性能光引发接枝有机液体分离渗透汽化复合膜
摘要:
“堵孔”这个概念在渗透汽化分离有机混合物领域有了新的应用。渗透汽化分离通过异相光引发接枝共聚进行原位制备,其底膜为不对称聚丙烯腈膜(平均孔径为7或12nm)。通过这种方法,可以使用不同亲水性的(甲基)丙烯酸酯,如聚(甲基)丙烯酸乙烯乙二醇酯制备无缺陷和稳定的薄层。我们通过从弱极性碳氢化合物(环己烷或甲基丁基醚)渗透汽化分离甲醇,来研究(甲基)丙烯酸酯支链的官能团(亲水性,尺寸)和制备条件(单体浓度,紫外照射时间)的影响。实验中,获得了高选择性(α甲醇/环己烷≤2000)和超高的渗透通量(J≤8kg/m2h)。有如此优越的性能,主要是因为渗透汽化的有效障碍层厚度很小(<1μm;由底膜中选择层厚度决定),以及固定(共价连接,溶胀抑制)在底膜(聚丙烯腈)上的接枝聚合物在渗透汽化条件下不发生溶胀。根据该原则,可以制备各种各样的薄层复合膜,并通过控制接枝聚合物的官能团对渗透汽化的选择性进行调节,从而为有效解决渗透汽化分离中的许多问题提供可能性。
关键词:复合膜;有机/有机渗透汽化;光引发接枝共聚;接枝聚丙烯酸酯;堵孔
1.引言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水分离渗透汽化获得了大范围的工业应用,证明渗透汽化分离过程极具应用潜力[1]。目前,由于石油工业的节能要求,因此,有机/有机渗透汽化分离越来越受重视[2]。例如,从碳氢化合物中选择性去除醇类(从合成染料添加剂甲基丁基醚的混合反应物中分离甲醇等)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3]。难点在于如何开发高选择性且长期稳定的渗透汽化膜。溶解/扩散机理为渗透汽化选择甚至是设计特定的材料提供了指导[1,4]。人们为了从弱极性有机物中去除醇类,尝试了各种聚合物[5-8]。但是,只有使用复合膜才能获得有效的渗透汽化过程。通过干法复合、聚合涂覆、辐射固化或者接枝聚合等,制备双层复合结构[9,10]。近年来,也有人使用光引发聚合[11]。Yamaguchi等人[12-14]引入一种新的“堵孔”技术,他们使用等离子体在微滤膜内引发异相接枝共聚[10]。
本论文的目的是设计出高性能的“堵孔”型渗透汽化复合膜用于分离有机混合物[15]:渗透汽化分离相的底膜需要是不对称膜,而且在渗透汽化条件下不发生溶胀,此外还要求其孔径为纳米级,薄层厚度为微米级,然后通过异相光引发接枝共聚进行原位制备。我们使用文献[16,17]中提到的方法,从不同亲水性(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出发,在聚丙烯腈超滤膜上/内合成无缺陷薄层。我们通过甲醇/环己烷和甲醇/甲基丁基醚两个体系来研究(甲基)丙烯酸酯支链的官能团和制备参数对渗透汽化性能的影响。实验中,选择因子α甲醇/环己烷达到2000,而渗透通量更是达到8kg/m2h。
2. 实验
2.1 材料和设备
聚丙烯腈超滤膜由GKSS研究所(Teltow)生产,有三种类型(均以聚酯为支撑材料):TV1-水通量Jw=1400 l/m2h(0.1MPa);平均孔径d50=76nm,分离点M100>8.8×105g/mol;TV2-水通量Jw=230 l/m2h(0.1MPa);平均孔径d50=12nm,分离点M100>2.0×104g/mol;TV3-水通量Jw=1101 l/m2h(0.1MPa);平均孔径d50=6.7nm,分离点M100>9.5×103g/mol。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97%),聚甲基丙烯酸乙烯基乙二醇酯(PEGMA306;PEGMA526;数字代表Mw)和丙烯酸乙基乙烯基乙二醇酯(EtPEGA188)均由Aldrich(Steinheim,德国)生产。甲基聚甲基丙烯酸乙烯基乙二醇酯(从平均Mw为200和400g/mol的PEG单体制备;并分别记为MePEG200MA和MePEG400MA)由Polysciences Europe GmbH(Eppelheim,德国)生产。这些单体直接使用。苯甲酮(Laborchemie Apolda,德国)使用乙醇重结晶两次。氮气(TEGA Technische Gases GmbH,Berlin,德国)为高纯度(99.9%)。高效液相色谱级甲醇由Ferak(Berlin,德国)生产。实验用水均由Million Q system(Millipore GmbH,Eschborn,德国)进行纯化。所有称量均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