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五星红旗上永远有您的风采——深切缅怀刚刚离去的科学巨匠朱光亚
五星红旗上永远有您的风采
——深切缅怀刚刚离去的科学巨匠朱光亚
2月26日的北京,被一场悄然而至的春雪渲染得庄重而圣洁。我国两弹一星元勋朱光亚,在这片肃穆的银色中,走完了87岁的人生。这位传奇科学家平时为人低调,很少抛头露面,创下的功勋却令人为之震惊。半个世纪以来,他始终处于我国核武器发展科技决策的高层。在核武器技术发展的每一个重要关键时刻,都凝聚了他的智慧和决心。无论是发展方向的抉择和决策,还是核武器研制和核试验关键技术问题的决策,他都起到了主导作用,为中国特色核武器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同时,朱光亚的高尚情怀也让人钦佩。1996年,他将获得的何梁何利奖100万元港币全部捐赠给中国工程科技奖助基金会,用以奖励中国优秀工程科技专家。1999年9月9日,又把4万余元稿费捐赠给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朱光亚身上所体现出的这种优秀品质,正是现代科学与传统美德最好的结合。“中国人要做出原子弹,只能靠自己”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的广岛、长崎两地投掷两枚原子弹,加速了日本侵略者的投降,同时也唤起了中国人制造原子弹的梦想。此时,不满21岁的朱光亚刚从昆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毕业,留校担任助教。抗战胜利后不久,重庆国民政府邀请数学教授华罗庚、物理学教授吴大猷、化学教授曾昭抡赴重庆商讨发展原子武器事宜。三位教授拟订了计划,遴选优秀青年学者赴美考察。朱光亚被吴大猷选中。1946年8月,朱光亚和李政道、唐敖庆等一起,随同华罗庚从上海乘船赴美。然而,心怀原子弹之梦的朱光亚等人刚到美国,就碰了个大钉子。先期到达的曾昭抡告诉他们,美国有关原子弹的各个科研机构均不准许外国人进入。刹那间,美梦化为泡影。残酷的现实使朱光亚醒悟:美国任何时候也不会帮助中国发展尖端科学技术。中国人要做出原子弹,只能靠自己。师生们考察的热望破灭后,他们决定自谋出路,分别进入美国的研究机构或大学,学习研究前沿科学技术。朱光亚不改初衷,1946年9月,他随吴大猷进入密执安大学,从事核物理学的学习和研究。在这里,他一边作为吴大猷的助手做理论和计算研究,一边在研究生院学习核物理实验技术,攻读博士学位。经过不懈努力,朱光亚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他的学习成绩始终全部是A,连续4年获奖学金。1947至1949年,他连续在《物理评论》上发表了四篇论文,在发展迅速的核物理领域留下了自己的足迹。1949年6月,25岁的朱光亚完成了博士论文,顺利通过论文答辩,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正是这段特殊的留学经历,为朱光亚日后回国研制中国的原子弹奠定了基础。“祖国在迫切地等待我们!”“同学们,听吧!祖国在向我们召唤,四万万五千万的父老兄弟在向我们召唤,五千年的光辉在向我们召唤,我们的人民政府在向我们召唤!回去吧!让我们回去把我们的血汗洒在祖国的土地上,灌溉出灿烂的花朵。我们中国要出头的,我们的民族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回去吧,赶快回去吧!祖国在迫切地等待我们!”1950年年初,朱光亚牵头起草的《致全美中国留学生的一封公开信》中这样写道。当时密执安大学的中国学子十分关注国内形势,作为中国学生的学生会主席,朱光亚常组织大家围坐在草坪上传阅《华侨日报》,宣读家信,传递国内消息。“只有把个人命运与祖国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把自己的聪明才智献给祖国,个人的人生价值和理想才能实现。”朱光亚认为。因而,他积极向大家宣传国内形势,激励大家的爱国情怀,呼唤同学们努力学好科学知识报效国家。1950年2月,他拒绝美国经济合作总署的旅费,取道香港回国。途中,他与51名留美同学联名发出了《致全美中国留学生的一封公开信》。这封公开信登在《留美学生通讯》1950年3月18日第三卷第八期上,在当时海外的中国留学生和学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它像一个号召令,让更多海外学子受到感召,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成为建设新中国的栋梁。“想不受欺侮,必须拥有自己强大的现代化国防”1952年春,朝鲜战争进入胶着状态,停战谈判成为我国外交工作的大事。国家从高等院校中选派了一批政治可靠、有较高英语水平和掌握现代科技知识的教师,作为我方代表团的翻译,朱光亚也是其中之一。同年4月,朱光亚等人到达朝鲜开城中国人民志愿军谈判代表团所在地。这里的环境极其艰苦,他们每天晚上都拉着防空帘在微弱的灯光下忙碌,一听到警报响,必须赶紧收好文件,钻进防空洞。谈判桌前,美方代表经常拿出核武器要挟,这使朱光亚感触颇深。他认识到,现在再也不是小米加步枪的时代了。年轻的共和国要想真正独立,不受人欺侮,必须拥有自己强大的现代化国防。1955年,党中央作出发展原子能工业的战略决策。此时已是东北人民大学(现吉林大学)物理系教授的朱光亚奉调参与筹建北京大学物理研究室,担负起尽快为我国原子能科学技术事业培养专门人才的重任。次年年9月,他调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中子物理研究室副主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