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CrMo钢锻件的制造.ppt

  1.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次要因: 钢锭开坯前未镦粗,或镦粗比小于1.8。 为使钢锭拔长时出铁快,进砧量小,锻件的砧下区域未压实。翻身压时未与前道错砧施压(使接砧区压实)。 加热温度高或保温时间长,引起过热(或过烧,出现高温魏氏组织)。 炉内温度场不均,“单边红”,靠喷嘴处温度过高使加热件局部晶粒迅速长大。 成形时终锻温度高(外表温度>850℃,中心温度≥950℃),容易得到粗大的奥氏体晶粒。而且冷却较慢,严重影响锻后奥氏体晶粒分解的再结晶行为,有时出现魏氏组织。 某火次锻压量小于30﹪、因达不到临界变形量而使晶粒粗大。 锻后无热处理前预备性过冷转变(锻件冷至表温~450℃再进550℃待料炉) Mn、P等粗晶元素的影响。 热处理时加热速度很慢,使奥氏体形核率少;重结晶温度低,未很好固溶;冷却速度小,转变不彻底;无扩氢处理等等。 钢锭夹杂物多,疏松极其严重,枝晶发达,本质粗晶特征明显。含氢量过高。 强度低的原因 碳当量低(为提高韧性和抗蚀性、提高可焊性,降碳、降硅。炼钢时为防止CE出格、预先把碳控制在下限)。对16Mn抗拉要求470MPa以上的应选用C+Mn/6=0.37~0.40的钢锭 奥氏体化温度低或回火温度高、回火参数Pt值高于常规最佳性能要求(如“2U”为20.5~20.8),有的是设计院的技术条件定的PWHT保温时间过长所致。Pt>20.8,强度急剧下滑 壁太厚,T/2处冷速小于转变组织(贝氏体)要求的速度,CrMo钢大于250mm、Mn钢大于150mm时易出现问题 锻造主变形方向和取样方向不一致(各向异性) 热处理固溶不好、未冷透,组织稳定性差,模拟后“走样”(残奥分解后铁素体和珠光体量过多) ▲ 强度 碳当量计算式 估算:C+Mn/6≤0.40 Pt计算 PWHT的影响 690℃回火10h,PWHT×26h Pt=20.76 热处理影响 420 320 ● Pt值与屈服强度的关系 Pt值与冲击韧性值的关系 2U 回火参数计算 为降低回火脆性效应,在消除应力、获得较佳的综合力学性能的同时注意控制好不同材料(尤其是2.25Cr-1Mo类)的回火参数Pt值范围。计算时,应综合计算热处理时最后一次奥氏体化后的多次回火参数,并作出评价。 折算举例如下。 如2?Cr-1Mo-?V筒体性能热处理:720℃×12h(即第一回火),模拟焊后热处理(PWHT):705℃×8h(即第二回火) Pt = T(20+lgτ )×10-3,式中,T为回火绝对温度(k),τ为保温时间(h) 则Pt1 = (720+273)(20+lg12)×10-3 = 20.932 ,将此折算到705℃,即 20.932 = (705 + 273)(20 + lgτ′)×10-3 , τ′ = 25.285(即720℃下保温12小时相当于在705℃下保温25.285小时) 折合到最终回火温度上,总的Pt = (705 + 273)[20 + lg(25.285+ 8 )] ×10-3 ≈21.05 30 冷却时间的确定 冷却速度 170 空冷 油冷 水冷 不同直径在不同介质中的冷速 筒体·冷速 筒体端口内口纵裂原因 产生端面裂纹的主要原因: 1、锻件冲孔过程中,最后芯料从锻件上撕裂,在下端面形成撕裂带,表面质量差,如不处理会在芯轴拔长及扩孔过程中形成裂纹 2、镦粗冲孔过程中,坯料下端始终与平台接触,温度较低。在冲孔的拉应力作用下,坯料下端面会产生小裂纹,如不及时处理会在后续锻造过程中产生大的裂纹。 3、在芯轴拔长和扩孔过程中,筒体端面温度最低,如果成形时间过长或终锻温度太低,在大变形情况下,端面会出现裂纹。 4、以上平下V型砧芯轴拔长时,应力状态不良,环形坯料显椭圆型变形,引起附加应力。当旋转锻压时,坯料受该应力交变作用,结果造成端面开裂。(见上图) 5、芯轴拔长后端面缺陷较多,在未清理的情况下直接进行芯轴扩孔,导致芯轴扩孔过程中裂纹较多。 扩孔时变形区高宽比>2,大压下量后形成近内径区环形折叠裂纹。主要是前道墩得太低,使冲孔后的壁厚和镦下高度之比太大所致。 减少和预防端面缺陷的措施有: 1)认真做好每火次后的吹氧清伤工作,特别注意冲孔后端面龟裂及金属撕裂带。 2)制坯注意:镦粗时别一味追求锻比而镦得太低;冲孔时头冲不要冲得太深而引起坯料翘曲。 3)芯轴拔长过程中,先拔两端后拔中间,避免端面在低于锻造温度的情况下成形。 4)改用上、下V型砧芯轴拔长,由于变形和应力状态得到改善,附加应力减小,可以大大降低开裂的倾向而且生产率也得到提高。 5)芯轴拔长后采用气割方式将端面找齐后再进行芯轴扩孔工序。 6)严格控制芯轴拔长时及拔长前的加热温度和加热的均匀性,避免阴阳面的产生。

文档评论(0)

我的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