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危机管理—泥石流.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政府危机管理—泥石流

甘肃舟曲泥石流 摘要: 关键字: 提纲: 一、背景 二、现象 三、真相; 四、原因; 五、对策 正文: 2010年8月7日22时许,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突降特大暴雨,降雨量达97mm,持续超过四十分钟。引发县城北面的罗家峪、三眼峪等四条沟系特大山洪地质灾害,泥石流长约5千米,平均宽度300米,平均厚度5米,总体积750万立方米。泥石流冲进县城,并形成堰塞湖 。以前舟曲山上多是郁郁葱葱的大树,很少发生泥石流,由于乱砍乱伐和毁林开荒之风的盛行,舟曲周围的山体几乎全变成了光秃秃的荒山,加上民用木材和倒卖盗用,全县森林面积每年以10万平方米的速度减少,植被破坏严重,生态环境遭到超限度破坏,水土流失极为严重,又遇突如其来的强降雨,导致较严重的泥石流发生。【1】泥石流下泄,由北向南冲向县城,造成沿河房屋被冲毁,泥石流阻断白龙江、形成堰塞湖。据中国舟曲灾区指挥部消息,截至8月28日,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造成1463人遇难,失踪302人,受伤住院人数72人,其中转院治疗59人,治愈出院10人,现有住院3人,累计门诊治疗2244人,已解救1243人。 成因分析  前面已经提到,这次灾害主要发生在三眼峪和罗家峪,而这两条沟位于白龙江的北岸,沟口距离舟曲县城约2千米。现在笔者将对本次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做一个简要的分析。 1、地质条件因素 舟曲当地地形地貌和特殊地质构造,是导致灾害发生的重要原因。专家分析认为,舟曲县城附近的地质构造岩性松软、风化程度也很厉害,比较容易发生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灾害。 1.1 地形地貌 舟曲县城段地处西秦岭南脉山区的岷迭山系,山体高耸挺拔,地势险峻,河谷深切,水流湍急。白龙江两岸海拔高程大多在3000—3500米以上,谷地海拔高程850—1350米。县城以北的雷古山海拔高程4154米,为本区最高峰,以南的葱花坡海拔高程3250米。地形相对高差达1000—1500米,最大达2900米,呈典型的高山峡谷地形特征。【2】 1.2 底层岩性 三眼峪、罗家峪泥石流沟所处底层岩性中多汗灰岩、白云质慧眼等,遭风化强烈。并且整个流域处于两条断裂带所夹的断块中,断裂两侧岩层破碎,褶曲强烈,掩体较破碎,并且沟道中部分布着滑坡、坍塌、崩塌及沟道洪积物等松散堆积物。这些堆积物遇到长时间持续的大雨,很容易被冲走,造成泥石流。 1.3 地质构造 舟曲县城段区域上属秦岭褶皱系--西秦岭南部印支褶皱带,北以临潭--宕昌断裂带与西秦岭北部华里西褶皱带分界。另外,舟曲地质历经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呈东南-西北隆起延伸,在长期挤压、扩张、褶皱和不断复合过程中,形成地质体不连续、不完整、不稳定,造成多期性断裂构造。如今舟曲境内山高沟深,地形起伏强烈,褶皱断裂发育,软岩分布广,岩体破碎。【3】舟曲的地质山体构造本就十分松散,这是孕育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温床。 2、固体物质条件与人为破坏 由于舟曲县城位于断裂带,地质构造复杂,新构造运动活动强烈,这样地面的岩石之类的本来就十分破碎。另外一方面,当地农民大规模地开看坡地也破坏了地表,诱发了泥石流。因为开垦坡地不仅严重破坏了植被,而且破坏了地质环境和地表,开垦出的土地不仅未给当地群众带来经济效益,反而造成了大面积的水土流失,使得本来碎散、破碎的岩石失去植被的覆盖,更容易受到雨水的侵蚀,因而会加剧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同时,当地人民修路时开挖山体也是对其破坏。另外,舟曲从2009年第四季度到2010上半年的持续干旱,造成城区周边岩石解体,部分山体、岩石裂缝暴露在外,使雨水容易进入,也容易导致滑坡。 3、地震的影响 舟曲县也是汶川地震的重灾区之一,这次地震加剧了舟曲县城周边的山体松动和岩层破碎,曾有专家介绍说,因地震造成的山体松动等影响需要3到5年才能消除。但是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距离汶川地震发生仅两年多的时间,其影响肯定没有消除,因而这次大地震也成为其诱因之一。 但是中科院专家马东涛却认为汶川地震对舟曲地区泥石流影响较小,因为汶川地震时该区的地震烈度只有六度,应该说地震对舟曲的地质环境影响较小。但是,光绪五年即1879年甘肃文县8.0级特大地震对甘肃文县、舟曲和武都等地区地质环境破坏巨大。他表示,据他在甘肃陇南的调查,1879年的这次特大地震是该区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发育的重要原因。地震造成山体结构松散破碎,形成崩塌、滑坡等堆积在沟床上,成为泥石流固体物质补给源。 据1997年的调查,三眼峪沟内存在松散固体物质5000万方,其中可直接补给泥石流的达2000万方以上。本次泥石流的主要固体物质就来源于文县地震后的崩塌滑坡堆积物。 不管是汶川地震也好,还是1879年的特大地震也罢,反正地震所带来的岩体松动都会引起泥石流的发生或者加大其程度。 4、降水条件 舟曲地处亚热带向北温带过渡

文档评论(0)

jiuqie95737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