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冲淡水对长江口附近海域生态环境影响的数值的研究.pdf

长江冲淡水对长江口附近海域生态环境影响的数值的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7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仅以此文献给我的家人 以及所有支持和帮助过我的老师和同学 — 贾守伟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长江冲淡水对长江口附近海域生态环境影响的 数值研究 摘要 海洋浮游植物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者,是食物链的基础,其生长受 到光照、温度和营养盐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营养盐水平受到人为活动的影 响,关于营养盐对浮游植物生长控制作用的研究有助于污染物减排措施的制定和 富营养化的治理,因此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河流在近岸海域营养盐补 充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营养盐输入通量及比例的动态变化会影响近 岸海域营养盐结构、生物多样性乃至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长江是中国第一大 河,也是东海重要的营养盐来源,其营养盐输入对长江口附近海域乃至整个东海 都会产生较大影响,本文通过运用三维生态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再现 1998 年 和2006 年长江口外附近海域各物理要素及生源要素的分布特征,并定量化描述 其差异,在此基础上,设置三个数值实验,分别讨论长江径流量、风、长江营养 盐浓度三个影响因子对长江口附近海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其影响机制,为理 解长江口附近海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合理制定长江污染物排放通量、科学利用 海洋提供理论依据。 主要内容及结论如下: 1)长江口外海域表层水温全年均呈现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冬季黄海 暖流和夏季黄海冷水团现象明显,近岸水域垂向混合均匀,外海温跃层现象明显。 夏季长江冲淡水东北转向现象显著,形成低盐水舌,在长江冲淡水的影响下,长 江口附近海域海表面盐度显著低于外海;黑潮作用显著。长江冲淡水带来丰富的 营养盐,在长江口附近海域形成营养盐高浓度锋面,营养盐高浓度区域与低盐度 区域吻合,说明长江冲淡水所携带营养盐的输运方向与长江冲淡水的扩展路径一 致。营养盐浓度整体呈现近岸高、外海低的大面分布趋势。叶绿素a 浓度季节变 化规律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夏季叶绿素a 浓度高值区集中在长江口东北部 海域。 2 )1998 和 2006 年分别是长江显著的丰水年和枯水年,两年间长江径流量 差异显著,长江口外盐度、营养盐浓度和叶绿素a 浓度的大面分布均有明显不同。 万方数据 1998 年长江冲淡水向东扩展范围较大,26 等盐线向东最远达到 127°E,而2006 年长江冲淡水向北输运更加显著,26 等盐线向北最远到达33°N,除DIP 外,其 他两种营养盐的大面分布与长江冲淡水的扩展形态较为一致,受此影响,长江口 东北部叶绿素a 浓度在2006 显著大于1998 年,而在长江口东部海域却呈恰恰相 反。DIP 为长江口附近海域的限制性营养盐,且由于其本身的非保守性,导致 DIP 浓度变化的规律性相对较差。 3 )为探讨长江径流量、风和长江营养盐浓度对长江口附近海域生态环境的 影响机制,设置三个数值实验,分别为FLUX 、WIND 、NUTRIENT 。长江径流 量的变化影响长江冲淡水的扩展范围,FLUX 实验中长江冲淡水影响范围(S26) 相对于2006 年增大65%,26 等盐线离长江口最远点距口门处的距离增大23% ; 风场影响长江冲淡水的扩展路径,WIND 实验中,26 等盐线离长江口最远点距 口门处连线与纬向所成角度(锐角)为3.49°,约为2006 年该值的1/10。由此可 以推断,2006 年的东风有利于长江冲淡水向北的扩展,而1998 年的南风促进了 长江冲淡水的东向扩展。长江营养盐浓度的变化对长江冲淡水的扩展无影响。

文档评论(0)

zxl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