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完美WORD文档DOC格式,可在线免费浏览全文和下载)值得下载!
三、党政—媒体—公众关系模式 党政主导,相互依存, 力量平衡,共生共赢 搭好平台,主动驾驭 政府 媒体 公众 政令 意见 政令 意见 案例 “党政—媒体—市民”三位一体的杭州模式 光复路148号公厕改造分配事件 尝试 形成“以民主促民生”的制度常态, 媒体搭建平台,民众参与成为党政决策抓手。 形成了相关制度建设 --媒体列席常委会制度 --在杭媒体联席会议制度 --重大项目同步制订媒体策略制度 第一、不回避、不拖延、不包庇 反应慢,处置拖沓 第一处置失当,事实不清楚,司法界定不准确。 处理避重就轻, 企图为违法违纪官员开脱。 慌忙纠正前面的错误 第一期待亮明态度; 第一处置要公正; 第一时机不错失; 第一波情绪要化解; 第三部分 实战篇:危机事件处置中的舆论策略 第二、建立事件处置应急机制 处置事件要“双处置”+“双介入” 事件本身与舆论同时处置 上级的宣传部门要介入事件处置 双介入: 事件和新闻的处置要互相介入 双处置: 临时新闻中心 临时新闻中心的基本分工与职能 后勤接待小组 新闻报道小组 现场警戒小组 安排好记者吃住行 提供专业服务 使采访高效有序 维护现场秩序 稿件撰写人与审核制度 主动设置议题 每天都有安排 密切监控舆情 必要时设立临时新闻中心 第三、要发专业的网评 网络评论员本质上是一种软引导: 提供事实 解析真相 专业辨析 引领思想 1、主动设置议题 事件是什么 情节怎么样 性质怎么定 影响有多大 定性要普遍化不要特殊化 对象要限定化不要扩大化 描述要具体化不要抽象化 诉求要人情化不要政治化 第四、危机事件新闻发布 2、变“结案式发布”为“滚动式发布” 变“结论式发布”为“情节式发布” 3、慎重确定新闻发布核心信息 4、多种发布方式灵活掌握,穿插进行 第五 推动网络立法 1、处理好发展与管理间的关系 2、理清立法思路和执法思路 3、需要顶层政策设计 本文欣赏结束 谢谢!!! * 新媒体的挑战和应对 中共益阳市委党校 彭阳初 09年,互联网曝光涉官部分事件 年份 月份 省份 网上“涉官”事件 2008 12 江苏 最牛房管局长 2009 2 云南 躲猫猫 3 四川 国税局长嫖宿未成年学生 陕西 高中生猝死公安局 湖南 公安局政委女儿冒名顶替上大学 4 贵州 习水嫖宿幼女案 浙江 温州官员“购房门” 5 湖北 邓玉娇案 6 河南 “替谁说话”逯军 浙江 统计局副局长强奸幼女案 7 云南 嫖宿幼女案 7.7-9 全国 七起官员贪污受贿 这个榜单究竟多长…… 互联网舆论事件的新特点 总特点 四个“化” 四个“越” 曝光频率密集化 案件性质恶劣化 涉官案件基层化 网民反应升级化 燃点越来越低 爆点越来越高 速度越来越快 烈度越来越强 曝光 查处 免职 P2-3 第一部分 问题篇: 互联网时代的舆论环境与执政新课题 第二部分 谋略篇: 重构“党政—媒体—公众舆论”新格局 第三部分 实战篇: 危机事件处置中的舆论策略 第一部分 问题篇:互联网时代的舆论环境与执政新课题 一、互联网迅速崛起,改变了媒体形态和舆论生态 二、中国特色的新舆论场的形成 (一)互联网反中心、反控制的技术特点改变了舆论生产方式 (二)互联网改变了意识形态的格局 (三)互联网改变了民众参与的方式 第一部分 问题篇:互联网时代的舆论环境与执政新课题 一、互联网迅速崛起,改变了媒体形态和舆论生态 (一)互联网反中心、反控制的技术特点改变了舆论生产方式 传统媒体如同金字塔 层层把关层层报批 管理模式容易掌控 互联网如同蜘蛛网 新闻源头不可控 传播速度不可控 内容分散不可控 舆论容易放大不可控 4-5 传统媒体条件下 互联网条件下 舆论生产方式 宣传部门统一口径下的从上到下的垂直传播 从下到上,话语权分散,即“人人皆媒体”的扁平结构 执政 方式 从上到下的垂直结构 第一部分 问题篇:互联网时代的舆论环境与执政新课题 (二)互联网改变了意识形态的格局 境外媒体 党和政府 官方传统媒体 官方新媒体 商业传统媒体 商业新媒体 第一部分 问题篇:互联网时代的舆论环境与执政新课题 12-13 两个舆论场的相互隔膜 官方网络舆论场 民间网络舆论场 传统: 宣传部统一口径下形成的意识形态化的舆论场 民间: 网民自下而上的“发帖、灌水、加精、置顶”而形成的舆论场。网民和版主、博主是这种传播形式的主体。 官方舆论无法有效引导和设定民间舆论,相反,常常当某个事件被民间舆论炒作成为热点时才被迫加以回应,被民间舆论牵着走。 第一部分 问题篇:互联网时代的舆论环境与执政新课题 14 (三)互联网改变了民众参与的方式 认真甚至于较真 维权和法律意识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