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墨海史韵 百年遗香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辛亥革命名家墨迹展”的学术意义
陈履生
《 人民日报 》( 2011年10月09日 08 版)
孙中山赠马湘立轴“共和”
黄兴赠方声洞七绝诗“飞扬遥想汉将军,下马还书露布文。风卷黄沙歌出塞,燕然山畔纪功勋”
蔡元培赠印若对联“得句旋题新竹上 寄书多向远山中”
朱执信赠何侠对联“君子所期无愧 圣人随遇而安”
田新政对联“关塞岂无秦日月 将军独数汉嫖姚” 为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和中国国家博物馆共同主办的“中国国家博物馆藏辛亥革命名家墨迹展”,近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展览从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中精选了120件(套)辛亥革命名家的珍贵墨迹,包括书法和书札两部分。从书法专业的角度来看这个展览具有特别的意义,一方面它对应了辛亥百年纪念这一重要的历史事件;另一方面由此揭示了书法在20世纪初期这一特殊历史时期内转型的学术意义。
以何绍基、赵之谦、吴昌硕为代表的晚清书法,其发展方向面临着社会转型中的历史抉择。在迈向现代化的发展历程中,书法在新学的影响下逐渐并入到艺术的源流之中,从实用性的书写到艺术性的表现,具有中国符号和特殊意义的书法开始进入到一个专业的领域,并在专业的考量中显现出时代发展中的新文化的现实诉求。以辛亥革命为标志的时代发展,在20世纪初期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内,仍然保持着传统书写的方式,所以,这一时期的时代精英仍然以书写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心情,而墨迹则在连接传统的方式中显现出书写的文化意义和时代内涵。和书法历史中的某一段篇章一样,革命志士的议事书写与王羲之时代兰亭雅集的书写,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当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一代辛亥革命名家的墨迹集中到一起表现出一种时代的风貌时,它们所蕴含的除了文字内容之外的思想或事件表达之外,那种与思想或情感的联系与书法的意义交织在一起,一个特殊时代的书法集群以及书法意义就表现出了它的特殊性。
在“辛亥革命名家墨迹展”中,国博自新中国成立之后就开始的民国时期尤其是辛亥革命名家书法的收藏,显现出了累积之功。以孙中山先生的墨迹为例,他为公众所熟悉的书法风格,以及所书写的“天下为公”、“博爱”等具有励志意义的墨迹,不仅是革命领袖的文化素养的表现,更重要的是反映了自晚清以来书法的传承与知识界普遍性的关系,而这种精英文化的持续性发展通过书法得到了历史性的印证。即使像孙中山先生这样不以书法为业的革命领袖,作为普通文人,他们的书法有时也会表现出一种时代的审美取向,比如晚清名家喜爱搜集周、秦、两汉古篆籀,下至南北朝、隋、唐碑版,所带来的古拙沉雄的风格,特别是何绍基、赵之谦对清代末期书法的影响,均在孙中山先生非标准体的书法中有所体现。黄兴赠长均的对联“愿与有肝胆人说话 常于无字句处读书”,蔡元培赠印若的对联“得句旋题新竹上 寄书多向远山中”,以及章太炎为建立督察院事给蔡元培的信,柳亚子的《磨剑室诗集》手稿,方声洞致妻绝笔书,马叙伦的《读书札记》,蔡锷致其妻潘惠英家书等等,或高古浑穆,或苍老平淡,方劲雄健,清秀雅逸,笔力凝重,自由洒脱,以其书写的个人风格而显现出各自的性情以及文化上的差异。
这一展览所呈现的历史和艺术两方面的价值,具有一般的展览难以表达全面的重要信息。这些散发着墨香,表现革命历史和志士情怀的书法或书札,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文化意义。从书法艺术层面去欣赏辛亥革命名家的书写风格及其审美趣味,进而深入到晚清民国的书法发展的历史之中,将会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书法发展的历史巡礼,是解读晚清至民国初年书法艺术的独特篇章。
往事沉渊
——百年文物流散祭
本报记者 邵建武
《 人民日报 》( 2011年10月09日 08 版)
清乾隆粉彩描金无量寿佛坐像 这件文物于1972年由故宫调拨至承德外八庙管理处,后被原承德市文物局外八庙管理处文物保管部主任李海涛偷盗出库,在2002年10月28日香港佳士得拍卖公司秋季拍卖专场《皇家信仰:乾隆朝之佛教宝物》中出现,带有原始标签,估价200万—300万港元,以227万余港元成交,后被依法追回。李海涛因盗取200多件文物而被依法判处死刑。
米芾:《苕溪诗卷》(局部) 一九六四年的一个清晨,一男青年抱着一布包“破烂”到了北京荣宝斋,其中就有北宋米芾的这件《苕溪诗卷》,开价一千五百元,最终以一千四百元成交。这件作品当年由溥仪带往东北,流落民间。现由故宫博物院收藏。 辛亥革命的枪炮声宣告了大清帝国的覆灭,大殿倾倒,龙袍褪下,硝烟四起,内乱频仍……百年世事多动荡,千古华光几流散。
夕阳残照紫禁城
清朝灭亡后,民国政府允许年仅6岁的溥仪等清朝皇室“暂居宫禁”,并择机“移居颐和园”。溥仪身后的摄政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