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复习之必修二专题四.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必修二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考试范围: 考试说明 指导意见 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3.大众传媒的发展 专题导论: 社会史研究是近年来史学界新兴的一个研究领域且越来越受到重视。社会史承载的内容非常 丰富,社会变迁是时代发展变化最鲜活的体现,见微知著。在这种研究氛围之下,近年高考也涉足这一领域。 鸦片战争后,国门洞开,中国先由被动而后主动走上现代化之路,这当中社会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实质上是东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结果是中西文化逐渐结合,且保留民族文化特色。 本专题主要叙述近代以来中国人在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包含衣食住行、通信和传媒的发展。社会生活的变迁与世界形势发展和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的变革密切关联。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清晰地反映了现代化的进程和社会进步。在复习时要掌握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表现、原因及形成相关的认识,还要特别注意了解发展变化的阶段性特征,把握时代发展的特点。 主干知识梳理: 第一课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一、与时俱变——变化中的男女服饰 1、原因:西方生活方式的影响 2、概况: 中国近现代服饰的变迁简表 阶 段 男女主要服饰 服 饰 特 征 时代特征 鸦片战争后——新中国成立 (20世纪上半期) 长袍马褂 西装、中山装 上衣下裙 旗袍 中式与西式传统与现代并存 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 新中国成立后——十一届三中全会 苏式服装 中式便装 中山装 绿军装 政治色彩强烈 色彩单调 款式简单 独立自主 巩固独立 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 异彩纷呈 美观大方 彰显个性 解放思想 改革开放 3、变化趋势: 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逐渐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 小结:影响近现代服饰变迁的因素 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民众思想观念进步 ③ 西方思想文化传入 ④ 政府政策导向 ⑤ 政治运动影响 ⑥ 民族交流、中外交往促进…… 二、异味争尝——并行于世的中西餐 1、中餐——四大菜系(鲁菜、粤菜、川菜、淮扬菜) 鲁菜:咸、鲜、脆嫩,风味独特、制作精细,用料广泛、选料讲究、刀工精细,注重用汤,精于制汤,尤其讲究“清汤”、“奶汤”的调制。 粤菜是以广州、潮州、东江三地的菜为代表而形成的。粤菜的用料达数千种。 川菜讲究色、香、味、形、器、兼有南北之长。形成麻辣、红油、糊拉、豆瓣、怪味鱼香、家常等十分丰富的特殊味型。 淮扬菜以沿江、沿淮、徽州三地区的地方菜为代表构成。选料精细、工艺精湛、造型精美、在造型方面,注重色彩器皿的有机结合,展现出精美的艺术性;可谓淮扬品味一枝独秀。 2、西餐 : A、传入时间:19世纪40年代 B、?原因:西方人来华 思考1、中餐和西餐有什么区别? 中方饮食追求美味奉为首要目的,“以味为核心”; 西方饮食以营养为最高准则,讲求营养成分,搭配合宜。 思考2、 阅读下列材料: “从前亲友礼尚往来所馈赠者以茶食肆中鸡蛋糕、眉毛饺为通常品,近则此 等食品已不合时宜,而以外国糖果及罐头为主。” 请结合所学知识思考:这段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该现象最早出现在何时?除此之外,人们的钦食还有什么变化? 反映了日常西式食品对普通百姓生活的影响。最早出现在鸦片战争后,人们的饮食变化还有:吃西餐、抽烟卷喝咖啡等饮料。 三、洋房里弄——居室建筑的演进 中国传统住宅的样式——四合院→中西合璧(租界)→全欧式住宅(高级公寓、别墅式洋房) 四、移风易俗——习俗风尚的变革 A、原因: 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 B、表现: (1)婚姻风俗: 古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近代: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主,婚姻礼俗开始删繁就简。 新中国成立后: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时尚。 光、宣之交,盛行文明结婚,倡于都会商埠,内地亦渐行之。 ——徐珂《清稗类钞》 民国时期北京某周姓女,“自幼游学欧美,染一种西洋习气,去岁回国,即在宣武门内某学校充任教务,为出嫁计,未行禀明父母,即在门前挂一招夫广告牌,上书女学士周××,现年28岁,久寓北京,现执教鞭于京师某女学校。家资及不动产可达5万元之数。自悬牌之日起,至民国8年1月止,各学士如有与××具有同等之能力及资产者,每日午后4时至6时,为会谈期,务请应时驾临可也” 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剧情:1942年山西某抗日根据地的刘家峻山村里,民兵队长小二黑与同村姑娘于小芹相爱,却遭到双方父母的反对。二黑的父亲二孔明还私下给二黑收了个童养媳;小芹的母亲三仙姑由于贪

文档评论(0)

liyxi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