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学期末财政学课件期末复习资料试卷
第五章 财政投资性支出 —— 购买性支出之二 第一节 财政投资支出的一般分析 第二节 基础设施投资 第三节 财政对农业的投资 第四节 财政投融资制度 第一节 财政投资支出的一般分析 一、投资与经济增长 二、政府财政投资的特点、范围 第一节 财政投资支出的一般分析 (二)政府财政投资的范围 1、基础设施、公用设施部门; 2、基础产业部门(原材料、能源产业); 3、支柱产业部门,如钢铁、机械制造、飞机、汽车、船舶制造、化工等; 4、基础科研和高新技术产业部门(8大科研领域:信息技术、生物科技、新能源与新材料科技、空间技术、海洋技术、环保技术、管理技术); 5、特殊产业部门,如国防工业。 第二节 基础设施投资 一、基础设施投资的性质及与一般投资的关系 (一)基础设施投资的性质——生产性投资(或固定资本投资)。 (二)基础设施投资与一般投资的关系:“上游产业”与“下游产业”的关系,对“下游产业”有带动作用。 二、基础设施投资的提供方式 1. 政府筹资建设; 2. 地方主管部门筹资建设; 3. 政府投资,法人团体经营运作; 4. 政府与民间共同投资; 5. BOT投资方式(建设-经营-转让投资方式) 6.私人出资建设(免费) 第三节 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 一、 财政对农业投资的重要性 (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财政的基础; (二)农村公共品提供的落后,影响了农业的发展,从而也影响了整个经济的发展; (三)城乡差别的扩大,决定了政府必须干预; (四)农村无力独自承担农业产业结构的转换任务; (五)农村干部素质太差,要求实行机构改革; (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要求政府对农业投资。 第三节 财政对农业的投资 新农村建设“新”在何处? 2007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对我国新农村建设提出了二十字要求,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生产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包括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加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发展循环农业。 “生活宽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包括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保障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稳定、完善、强化对农业和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加强扶贫开发工作。 “乡风文明”——包括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大规模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繁荣农村文化事业,加强县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推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扶持农村业余文化队伍,鼓励农民兴办文化产业,开展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和谐村镇创建活动。 “村容整洁”——包括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步伐,在适宜地区积极推广沼气、秸秆气化、小水电、太阳能、风力发电等清洁能源技术;以沼气池建设带动农村改圈、改厕、改厨;加强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引导和帮助农民切实解决住宅与畜禽圈舍混杂问题,搞好农村污水、垃圾治理,改善农村环境卫生。 “管理民主”——包括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在全国农村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的阵地建设;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完善村民“一事一议”制度,健全农民自主筹资筹劳的机制和办法。 第三节 财政对农业的投资 二、 财政对农业投入的范围和重点 (一)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活设施建设; (二)农业科研和科技推广; (三)农村义务教育与技能培训; (四)农业结构调整; (五)公共卫生和社会保障; (六)环境保护等。 第三节 财政对农业的投资 三、目前我国政府的“三农”政策及措施 (一)国家的“三农”政策(见附件) 1、国家支持“三农”的财政政策; 2、国家支持“三农”的金融政策等。 (二)国家支持“三农”的措施 1、财政支持“三农”的措施。 2、金融支持“三农”的措施等。 附件1:十七大报告12大部分就有9大部分28处阐述了农村政策。在关于农村政策的论述中前所未有地拓展了农村发展理论的新度。 提出“我国今后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这是新度之一——明确了新农村发展的方向。 指出了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这是新度之二。 提出要“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这是新度之三——首次对农村和城市的平等发展权、农民和市民的同等国民待遇权的确认。 提出要“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这是新度之四。 提出要“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这是新度之五。 附件2:细算2003—2007年“三农”投入账 (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外教社新世纪英专本科生系列(修订版):英语阅读 第1册 PPT课件Unit 3.pptx VIP
- 毕业论文的选题及开题报告的撰写.pptx VIP
- 初中语文2025届中考常考易错字词汇总(多音字+形声字+易错字形+易错成语).pdf VIP
- 4清洁生产的实施途径.pptx VIP
- 中视科华有限公司北京技术服务分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5.pdf
- JJG 1201-2024 数字式轮胎压力表.pdf
-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监理实施细则.docx
- 四川省成都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册期末物理试卷3(含答案).pdf VIP
- 钩端螺旋体病疫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doc VIP
- GB 24430.1-2009 家用双层床安全第1部分:要求.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