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初二教案全册.doc
课题
第一课《乡韵》 课时安排
3课时 重点和难点
1.本课重点: 通过音乐领略我国各地方音乐的特点,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文化。
2.本课难点: 对于戏曲、京剧等传统艺术表现形式的音乐语汇,需引导学生加深理解。 课前准备
所需教具 电脑,电视,音响,CD,钢琴 教学目标
1.通过听、唱、看、演等实践活动,领略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及浓郁乡情,体会到音乐是历史的写照,生活的反映,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2.通过《故乡是北京》、《智斗》等歌曲与戏曲,感受音乐民族气息与地方色彩,准确表达歌曲《中国娃》民谣风格,做到自然、亲切、愉快、明朗,充满童趣;通过一系列创造性活动,加深对民族音乐在产生、发展、曲韵风格表演特点等方面的理解。
3.了解戏曲、京剧的形成发展,对戏曲行当、脸谱及角色特点有个初步感性认识。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一课时:音乐欣赏《故乡是北京》、《上海本是好地方》
1.用“你去过北京吗?”、“你认为上海有哪些变化?”作导入,让学生认识生活。让去过北京的同学谈谈对北京的感受。通过独特北京文化来加深对此曲内涵的理解。
2.听歌曲后引导学生仔细听辨歌曲中描绘了什么景色及生活场景?哪些是你所熟悉的?
3.引导学生从伴奏乐器、节奏节拍及频繁的短过门等特点感受此曲的京韵风格。
4.带领学生哼唱其中几句好听的旋律,以增强对歌曲的感受。 1.对歌曲要表现的内容有一个预先的认知铺垫。
2. 听辨歌曲的音乐素材是什么?为什么要运用这样的素材。词曲的特点如何。
3.利用已有知识为新学习内容服务。
4.从亲身表演中体验歌曲特点。 第二课时:学唱歌曲《中国娃》
1.为使学生准确把握歌曲的地方风格,可放送一下通俗歌曲《黄土高坡》或一些有名的陕北信天游。
2.学唱歌曲时,尽管歌曲具有“黄土高坡”的粗犷,而且音域较宽,调性较高,但高音部分还是要避免大喊大叫。
3.歌曲中的倚音、波音、滑音是很具地方色彩的装饰音,尽量要把它表现好。
4.歌曲的节奏清新明朗,内容很具生活化,学习过程中要把歌曲处理成有简单动作和情景的表演唱,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5.由于调性关系,伴唱部分要弹奏或听录音,学生可不唱。 1.从对比中体会歌曲的地域风格特点。
2.学习正确运用发声方法演唱歌曲。
3.学习一些简单的装饰音的处理。
4.学习歌曲的艺术加工预处理。
5.用听唱发学习。 第三课时:音乐与戏剧《智斗》,音乐与舞蹈《金舞银饰》
1.《沙家浜》是现代京剧的典范之作,其唱腔、伴奏等风格与京剧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因此,可以融会贯通地来体味戏剧音乐的特点。
2.《智斗》是《沙家浜》中著名的唱段,教学中要让学生先听、看,并可分角色学唱几句。分清行当,体验韵味。
3.《金舞银饰》是一种融合音乐、舞蹈、服饰、舞美等各种艺术与历史文化于一体的新型艺术品种,是理解音乐通融性、相关性典型体裁,教学时,不要仅仅将目光停留在音乐与舞蹈的关系上,而应以一带面,告诉学生综合性艺术的特征。
4.让历史知识丰富的学生介绍一下历代文化,以更好地理解服饰文化,让擅长舞蹈的同学学跳影象中的舞姿;让有音乐特长的同学比较一下历代音乐的风格。 1.以点带面,举一反三,复习以前学过的戏曲常识。
2,利用本科学习材料进一步了解京剧表演艺术。
3.初步感受各门各类艺术之间的相通性。
4.综合运用所学艺术学科的知识进行表现、创造,提升素质能力。 拓展
练习题(一)——(四),音乐小词典。 1.练习一:区分剧种,标注剧名
2.练习二:为诗词配乐
3.练习三:辨认京剧表演名家
4.练习四:辨认脸谱
5.名词:戏剧与戏曲,京剧 1.检验戏曲知识学习水平
2.培养音乐鉴赏能力与创造力
3.常识性知识,加深学生对京剧艺术的了解
4.与戏曲、美术知识相整合。
5.以理解为主,可适当识记。 课 堂 评 价 教 学 反 思 课堂教学 学生学习 本单元选取了几组描写生活场景的艺术作品构成主题内容,旨在使学生以感性方式认识到:艺术作品能反映生活,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惟一源泉,从而启发学生从生活中去寻找艺术,粗浅地了解“艺术源于生活”这一本质特征。这对于“艺术”第一课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对我国几种主要的地方音乐有了一个粗浅的、大致的了解,能够对中国的地方音乐艺术有一个粗略的认识。使学生对中国的地域艺术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兴趣。 “艺术”究竟是什么?这一答案历来不同。唯物主义的艺术观告诉我们:艺术是生活的一面镜子,产生于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的艺术现象,一开始就是作为社会生活的反映而出现的。正因如此,艺术作品中所表现的内容也只能来源于实际的社会生活。离开了社会生活,艺术也就不存在。然而艺术不是被动地反映生活,而是经过艺术家的头脑的加工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一种酿酒酵母培养物及其应用.pdf VIP
- 消防增压稳压设备的维护保养保养内容和方法.docx VIP
- 乡村振兴与乡村教育事业.pptx VIP
- 标准图集-20S515-钢筋混凝土及砖砌排水检查井.pdf VIP
- 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教学课件作者第三版赵映诚12第十二章专门档案的管理与利用(3333KB).ppt VIP
- 矿用自救器的使用方法.ppt VIP
- NC6相对NC5给客户带来的新价值.pptx VIP
- 公司廉政风险防控手册模板.pdf VIP
- 2025届高中英语外研版高考复习课件:The world of science.ppt VIP
- 自觉遵守课堂纪律 班会课件(共23张PPT).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