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6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电影史第四章“十七年中国电影” 十七年电影 (1949—1966) 文革时期电影 (1966—1976) 新时期电影(1976至今) 第一节 十七年电影的发展轨迹 建国初期:“新中国人民艺术的光彩” 1956年前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959年前后:50年代的最高峰 60年代初:“创新独白” 新中国电影第一次在国际影坛上获奖。 1950年7月30日,在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举行的第5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上,中国故事片《中华女儿》获“自由斗争奖”;石联星(《赵一曼》主演)获演员优胜奖;《踏上生路》获短片荣誉奖;《百万雄师下江南》、《大西南凯歌》、《东北三年解放战争》等四部纪录片获荣誉奖。 东影摄制的故事片《白毛女》在全国上映后受到热烈好评。该片并于翌年在卡洛维·发利国际电影节上荣获“特别荣誉奖”。 由文华公司摄制的影片《我这一辈子》(根据老舍小说改编)摄制完成,成为春节期间最上座的影片,并获得文化部优秀影片二等奖。 1956年前后电影题材丰富,风格多样,呈现勃勃生机。 革命战争题材:《董存瑞》、《平原游击队》、《上甘岭》、《铁道游击队》等;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现实生活:《神秘的伴侣》、《女篮五号》、《情长谊深》、《不夜城》; 少数民族生活:《哈森与加米拉》表现的是新疆哈萨克族青年的爱情与斗争生活、《芦笙恋歌》表现的是云南澜沧江边拉祜族人民的斗争与爱情; 历史题材:《李时珍》《宋景诗》; 名著改编:《祝福》、《家》; 1959年9月25日至10月24日,文化部在全国各大城市举办“庆祝建国10周年国产新片展览月”。这是新中国成立规模最大的一次新片展览活动,共展出《林家铺子》、《青春之歌》、《林则徐》等影片35部,其中故事片17部;除3部短片外,全部故事片均为彩色片。包括我国第一批彩色宽银幕立体声故事片《老兵新传》、《万水千山》等。这些成就被称为“难忘的1959”. 1961年6月到1963年12月间,出现电影创新高潮,主要影片有:《早春二月》、《舞台姐妹》、《农奴》、《独立大队》等。 彩色音乐故事片:《刘三姐》、音乐歌舞片:《阿诗玛》、舞台艺术片:《杨门女将》等、越剧艺术片《红楼梦》、歌剧改编《洪湖赤卫队》; 喜剧片:《李双双》、《锦上添花》、《女理发师》、《哥俩好》、《大李、老李和小李》 新中国电影与政治的关系 列宁曾经说过,“在所有的艺术中,电影对于我们来说是最重要的”。 在1943年5月开展的整风运动中,毛泽东作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这一讲话不仅明确规定了为“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服务的文艺方向,而且,提出了在“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基础上,“以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以艺术标准放在第二位”的批评标准,其中“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思想成为中共指导文艺工作的最高方针政策。 1951年5月全国开展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及其后的文艺整风运动,使建国初期电影第一次的蓬勃发展宣告结束。 武 训(1838~1896) ,今冠县柳林镇武庄人。原名武七,训是清廷嘉奖他所赐。7岁丧父,乞讨为生。14岁后,离家当佣,雇主以假帐相欺,谎说3年工钱已支完。武训争辩,反被诬“讹赖”,遭到毒打,病倒3日。吃尽苦头,决心行乞兴学。 武训靠乞讨做工等攒钱,生活艰苦,一生未娶,经三十多年的努力,修建三处义学,购置学田三百余亩,积累办学资金达万贯之多,这无论在中国还是在世界教育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事情,所以有人称颂他是“千古奇丐”(冯玉祥语)。 在孙瑜的努力和“昆仑” 影业公司的坚持下,电影《武训传》于1950年完成。 影片展示了少年武训的苦难生活和他从青年时代起由“行乞兴学”而终于获得“苦操奇行”、“千古一人”美誉的一生经历。 孙瑜以熟练的电影技巧,在描述人物历史活动的同时,又挖掘了他的复杂丰富的内心世界,从而使银幕形象具有独特的个性魅力。 武训的饰演者赵丹以精湛的演技,把角色的庄、谐、悲等性格成分处理得统一而完整。 影片公映后,仅北京、上海、天津三地的报刊,在四个月的时间里就发表了40余篇赞扬武训和电影《武训传》的文章。 1951年5月人民日报发表毛泽东撰写的社论《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 “像武训那样的人,处在清朝末年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者和反对国内的反动封建统治者的伟大斗争的时代,根本不去触动封建经济基础及其上层建筑的一根毫毛,反而狂热地宣传封建文化,并为了取得自己所没有的宣传封建文化的地位,就对反动的封建统治者竭尽奴颜婢膝的能事,这种丑恶的行为,难道是我们所应当歌颂的吗?…… 承认或者容忍这种歌颂,就是承认或者容忍污蔑农民革命斗争,污蔑中国历史,污蔑中国民族的反动宣传。” “电影《武训传》的出现,特别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