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力学效应-光镊原理及应用 《大学物理》系列讲座.pptVIP

光的力学效应-光镊原理及应用 《大学物理》系列讲座.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光的力学效应-光镊原理及应用 《大学物理》系列讲座.ppt

光镊研究DNA折叠动力学过程 研究 光镊已成为研究DNA动力学的不可或缺的工具 国际研究成果举例 光镊研究DNA的缩合及解开 光镊已成为研究DNA动力学的不可或缺的工具 国际研究成果举例 光镊牵拉血红细胞膜/形状由椭圆变成橄榄型 光镊研究细胞膜实验方法 细胞膜弹性的测量 烟草细胞 原生质体的融合 单细胞融合 光镊操控单细胞融合实验方法 光镊分选单条染色体 条染色体群 水稻细胞 细胞残核 荧光标记 完整的细胞在脉冲激光的作用下被打碎,染色体(右下图中发亮的短棒)从细胞中被释放出来 光镊分选单条染色体 染色体在光镊的拖动下从细胞碎片中脱离出来,并被移至空旷的环境,然后用空心玻璃微管收集(微管尖端直径2μm) ——微米粒子稳定的空间排布 48个2微米聚苯乙烯小球组合而成 平面构图 侧面观察, 由四个小球 垒成支撑柱。 光镊操控单粒子 立体构建 分散体系中微粒的聚集通常都是随机的。用逐个操控单个粒子的方法。按设定要求排布出具有稳定空间结构的粒子聚集体。 光镊在三维空间排布微粒 纳微器件,微机械,生物器件的组装和表征 光镊捕获聚苯乙烯小球, 小球直径约50μm 我们的工作 光镊捕获、三位操纵酵母菌细胞 我们的工作 光镊捕获酵母细胞(使用40X物镜) 光镊捕获、三维操控血红细胞 我们的工作 光镊捕获血红细胞(使用25X物镜) 毛细管中移动酵母菌细胞 我们的工作 在直径50微米的毛细管中移动酵母菌细胞 光镊技术是典型的交叉学科技术,包括物理学、生物物理、生物工程、生物医学、光信息、光电子、测控、微电子机械系统等学科、学科交叉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特征和动力源。 光的力学效应是正走向蓬勃发展的学科,将有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 王大珩院士---2003年 中国物理年会 结 束 语 谢谢大家! 这只是一个挂一漏万的粗浅介绍, yet I hope it may be of some help to you, the budding physicists! 123姜翔的读书笔记 * 123姜翔的读书笔记 * 123姜翔的读书笔记 * 123姜翔的读书笔记 * 123姜翔的读书笔记 * * 光镊操控直径1微米粒子 三维空间 X-Y平面 Z纵方向 悬浮微粒 光镊的基本原理—散射力 二维光学势阱 (a) 基模高斯光束 (b) xoy平面内光强I随偏离光轴距离r的变化 图 2 高斯光束光场分布 二维光学势阱---光悬浮 香港城市大学发明新激光雷达监测空气污染系统, 其原理是当激光遇上空气中的悬浮粒子时便会反射至地上。 地面接收器则会分析反射光束的数量,以计算空气的污染情况。 最高可探测到5 公里上空的空气污染情况 光悬浮监测空气污染 二维光学势阱—光夹持 —双光束捕陷 激光制冷技术的基础 单光束梯度力阱—三维光学势阱—光镊 入射的高斯激光束经过大数值孔径透镜聚焦后形成高度会聚的激光束作用到小球上。当轴外光束a和b穿过小球时被折射,其传播方向趋向于更平行于光轴,则光束的纵向动量变大了。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小球获得了与光束传播方向相反的动量,即小球受到了纵向的拉力——梯度力。 激光斑直径mm会聚到μm量级 单光束梯度力阱—光镊 1986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的Arthur Ashkin等人发现:单光束高度聚焦的激光可以稳定的捕获直径数纳米到数十微米的微粒。 首次实现了单光束梯度力阱,即三位光学势阱,并形象的称之为“光镊”。 单光束梯度力阱—光镊 光镊操控微粒的现象 尤如宇宙黑洞或吸尘器 将微粒吸入无底的深渊。 阱域、阱深和阱力 对于微小的粒子/细胞,几十纳米-几十微米,光的力学效应还是非常大的。可以明显看到光阱周边的粒子以很快的速度/加速度坠入阱中被囚禁,操控的速度相当的快。 光镊– 光陷阱-- 一是光强分布具有大的梯度,高度聚焦的激光束形成的激光微束就具有大的强度梯度,这样才能产生足够的梯度力来捕获住微粒。 二是粒子的折射率大于周围介质的折射率,这时因为如果,光线穿过粒子时粒子将被从光场强度高的地方推向光场强度低的地方,粒子将被推离光场。 在满足上述的基本条件后,微粒能否被稳定地捕获住还涉及物理与生物粒子方面的性质。如激光微束的光波长、激光功率、束腰半径、生物微粒的大小、 球半径,极化状态光会聚角、吸收系数和粒子与周围介质的相对折射率,以及球心与光轴的距离和球心与束腰的距离等等。。 光镊能够稳定的捕获微粒的首要条件 光镊原理 小球受光阱力的计算方法 A.第一类粒子Mie Particle(米氏粒子) 当粒子半径R远

文档评论(0)

只做精品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