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如何处理人和自然关系)自然界存在和发展是客观....doc
1.(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承认自然界是客观的,这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要坚持科学的自然观和生态价值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树立科学发展观;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经济增长方式以及消费方式。
2、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我们改造社会的活动要以承认人类社会的客观性为前提。(个人活动要受到社会环境的制约;还受到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
(一)
1、(26)材料三 气候变化是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重大全球性问题。气候变化已经造成了我国沿海海平面上升、西北冰川面积减少、春季物候期提前等,未来将继续对中国自然生态和经济社会产生重要影响。随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居民用能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面临严峻的挑战。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的政策和措施: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发布《中国2l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作为履行《气候公约》的一项重要义务,编制《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实施一系列产业政策,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确立节能优先战略,鼓励节能技术的研发、示范与推广,加强气候变化领域的国际合作,引进和吸收先进节能技术,建立和推行节能新机制;加大气候变化教育与宜传力度,增强公众的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大力倡导健康文明的消费方式,使每个人、每个家庭都自觉养成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油、每一方气的良好习惯;努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增强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1)运用唯物论的基本原理,分析材料三中我国政府所采取的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和措施的合理性。(9分)
(2)结合材料三,运用经济常识说明我国政府和公民应该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7分)
(3)依据材料三,运用政治常识说明我国政府是如何应对气候变化的?(10分)
2、(32分)材料一:我国北方有大面积的缺水地区,干旱灾害时常威胁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2008年冬到2009年春,我国北方冬小麦主产区的8个省市遭遇50年来的特大旱灾,受面积达1.57亿亩。在中央统一部署下,遭遇旱灾地区的各级政府迅速启动抗旱救灾应急预案,紧急调拔资金、物资,组织干部群众和解放军官兵,全力抗旱救灾,取得显著成果。
材料二:2009年3月,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抗旱条例》。按照《条例》,在紧急抗旱时期,有关地方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当组织动员本行政区内各有关单位和个人投入抗旱工作,所有单位和个人必须服从指挥,承担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分配的抗旱工作任务。
材料三:以往,有些干旱地区每逢大旱即靠抽取地下水和引河水浸灌抗旱,加剧了地下水的枯竭和河水的断流;有些干旱地区却发展诸如高尔夫球场、造纸厂等高耗水型产业,造成雪上加霜;有些地区采取人工增雨作业,但受雨云条件限制难以及时解决干旱问题;有些地方因资金困难,农田水利设施来得缺位,只能靠天吃饭。结合材料,说明在抗旱问题上应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哪些观点。(8分政府为什么必须承担抗旱救灾的职责?结合材料二分析我国政府在抗旱救灾中履行了怎样的国家职能。(12分)
“配第一克拉克”定律,它揭示了产业结构优化对就业的牵动作用。
(1)根据“配第一克拉克”定律,谈谈发展第三产业的经济学意义。
(2)用因果联系的观点,分析“配第一克拉克”定律对于扩大就业的启示。
2、材料三:刚刚发生的数十年不遇的大风雪天气, 让中国沿海、中部以及南部大部分地区几乎陷入瘫痪。 雪灾引人深思。有专家指出:战胜自然灾害往往牵涉到跨企业、跨行业、跨省市的协同努力,中国应该建立起科学高效的国家应急机制来协同抗灾;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要慎重考虑各种灾害的可能性,尽量避免出现“一失皆失”的布局,提高抗击自然灾害的能力;从上至下建立全面忧患意识,未雨绸缪。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谈谈我们如何战胜自然灾害?(10分)
3、材料四 2007年10月15日,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
结合材料四,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分析党为什么要提出“建设生态文明”?(12分)
(三)
1、材料四 近年来,广东省结合本地区发展特点,通过产业政策、价格政策以及产业规划,有效地推动了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2005年,汽车产业异军突起;2007年,重点支持超大规模集成,初步形成了以电子信息产业为龙头的高新技术产业群体;2008年,广东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高效低耗的高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