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安装分项施工工艺标准-制冷管道保温工艺标准GY412-1998.pdfVIP

设备安装分项施工工艺标准-制冷管道保温工艺标准GY412-1998.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设备安装分项施工工艺标准-制冷管道保温工艺标准GY412-1998

4—12 制冷管道保温工艺标准(412-1998 ) 1 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空调系统中制冷管道的保温工程。 2 施工准备 2.1 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 保温材料应符合设计规定并具有制造厂合格证明或检验报告。 2.1.2 保温材料有聚氨脂硬质(软质)泡沫塑料管壳、聚苯乙烯硬质(软 质)泡沫塑料管壳、岩棉管壳等。以上材质应导热系数小,具有一定的强度能承 受来自内侧和外侧的水湿或气体渗透,不含有腐蚀性的物质,不燃或不易燃烧, 便于施工。 2.1.3 保温材料在贮存、运输、现场保管过程中应不受潮湿及机械损伤。 2.1.4 手电钻、刀锯、布剪子、克丝钳、改锥、腻子刀、油刷子、抹子、 小桶、弯钩等。 2.2 作业条件: 2.2.1 难燃材料必须对其耐燃性能进行验证,合格后方能使用。 2.2.2 管道保温层施工必须在系统压力试验检漏合格,防腐处理结束后进 行。 2.2.3 场地应清洁干净,有良好的照明设施。冬、雨期施工应有防冻防雨 雪措施。 2.2.4 管道支吊架处的不衬垫缺损或漏装的应补齐。仪表接管部件等均已 安装完毕。 2.2.5 应有施工员的书面技术、质量、安全交底。保温前应进行隐检。 3 操作工艺 3.1 工艺流程: 隐检→一般按 绝热层 → 防潮层 → 保护层 的顺序施工→检验。 3.2 绝热层施工方法 3.2.1 直管段立管应自下而上顺序进行,水平管应从一侧或弯头的直管段 处顺序进行。 3.2.2 硬质绝热层管壳,可采用16号~18号镀锌铁丝双股捆扎,捆扎的间 距不应大于400mm,并用粘结材料紧密粘贴在管道上。管壳之间的缝隙不应大于 2mm并用粘结材料勾缝填满,环缝应错开,错开距离不小于75mm,管壳纵缝应设 在管道轴线的左右侧,当绝热层大于80mm时,绝热层应分两层铺设,层间应压缝。 3.2.3 半硬质及软质绝热制品的绝热层可采用包装钢带,14~16号镀锌钢 丝进行捆扎。其捆扎间距,对半硬质绝热制品不应大于300mm;对软质不大于 200mm。 3.2.4 每块绝热制品上的捆扎件,不得少于两道。 3.2.5 不得采用螺旋式缠绕捆扎。 3.2.6 弯头处应采用定型的弯头管壳或用直管壳加工成虾米腰块,每个弯 头应不少于3块,确保管壳与管壁紧密结合,美观平滑。 3.2.7 设备管道上的阀门、法兰及其他可拆卸部件保温两侧应留出螺栓长 度加 25mm的空隙。阀门、法兰部位则应单独进行保温(图 4-39)。 图4-39 3.2.8 遇到三通处应先做主干管,后分支管。凡穿过建筑物保温管道套管 与管子四周间隙应用保温材料填塞紧密。 3.2.9 管道上的温度计插座宜高出所设计的保温层厚度。不保温的管道不 要同保温管道敷设在一起,保温管道应与建筑物保持足够的距离。 3.3 防潮层施工方法: 3.3.1 垂直管应自下而上,水平管应从低点向高点顺序进行,环向搭缝口 应朝向低端。 3.3.2 防潮层应紧密粘贴在隔热层上,封闭良好,厚度均匀拉紧,无气泡、 折皱、裂缝等缺陷。 3.3.3 用卷材做防潮层,可用螺旋形缠绕的方式牢固粘贴在隔热层上,开 头处应缠2 圈后再呈螺旋形缠绕,搭接宽度直为30~50mm。 3.3.4 用油毡纸作防潮层,可用包卷的方式包扎,搭接宽度为50~60mm。 油毡接口应朝下,并用沥青玛帝脂密封,每300mm扎镀锌铅丝或铁箍一道。 3.4 保护层施工方法: 保温结构的外表必须设置保护层(护壳),一般采用玻璃丝布、塑料布、油 毡包缠或采用金属护壳。 3.4.1 用玻璃丝布、塑料布缠裹,垂直管应自下而上,水平管则应从最低 点向最高点顺序进行。开始应缠裹2圈后再呈螺旋状缠裹,搭接宽度应二分之一 布宽、起点和终点应用粘接剂粘接或镀锌铁丝捆扎。 应缠裹严密,搭接宽度均匀一致,无松脱、翻边、皱折和鼓包,表面应平整。 3.4.2 玻璃丝布刷涂防火涂料或油漆,刷涂前应清除管道上的尘土、油污。 油刷上蘸的涂料不宜太多,以防滴落

文档评论(0)

wanni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