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新闻写作特点与求技法(电视新闻记者必备的业务技能).docVIP

民生新闻写作特点与求技法(电视新闻记者必备的业务技能).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民生新闻写作特点与求技法(电视新闻记者必备的业务技能)

关于做好民生新闻几点意见?? 1 悲天悯人的情怀是一种人本思想,一种对民生的态度。他表现在对生命的敬畏和人内心情感的关照。是一种最能打动人的真情力量。实际上,是新闻工作者的责任感使命感。所以说,一个麻木不仁,对什么事都无动于衷,没有情感、激情、热情,没有胸怀的人,是做不好新闻工作的。去年,晚报有两个系列报道让我们感受到这种情怀的力量。一个是为遭车祸女大学陈艳捐款的报道,一个是油田女工干里寻亲的报道。这两个系列报道的主人公的结局都不好,陈艳到离开盘锦也没醒过来,油田女工的弟弟到最后是丢失了,至今生死不明,但整个过程,起起伏伏:失望、欣喜、苦闷、兴奋,大家不抛弃不放弃那种情怀己超出报道本身。同时,作为民生记者还应有一种忧患意识。换句话说忧民意识,把老百姓的冷暖常挂在心上,这样你才能写出好民生新闻。最近我们有不少摄影记者。听说沿海高速公路盘锦段的方案批下后,替盘锦的鸟担忧。因为这一段是保护区的核心区,人进鸟走。带着这种忧患意识你去观察、发现、提炼,就能写出好民生新闻。 2、处处皆留心,功夫在诗外 罗丹有一句名言:生活中处处都有美,缺少的是发现。套用这句话,生活中处处有新闻,缺少的也是发现。我们当记者的要象足球运动员一样,做无球跑动,不停的跑动,寻找 机会,同时要有射门意识,随时准备起脚射门。但不要象中国足球运动员学习。平时要培养自己的发现意识,开会、听报告、上网、看电视、逛街、和朋友吃饭、聊天,外出旅游,都要留心去发现。我们提倡晚报的同志,要当好跑街记者,这个跑街不光是跑大街小巷、商场社区,而是要深入下去,走进社会各个角落。光有发现了不行,还要经过大脑过滤,有识别真伪、好坏、深浅能力。民生新闻绝不是有录必闻,不能鸡毛蒜皮什么事都写,而是要筛选,提炼,这就有个认识问题。 3、不断学习、积累,丰富自已的阅历 这是个老话题,学习学什么?我个人认为,应因人而宜,你缺啥,啥弱就学啥补啥。磨刀不误砍柴功。有些东西是你必补的,早晚都是补,早补比晚补好。除非你不干这个职业。充电学习的方式多种多样。比如,可以利用网络开博,建立自己的资料库,可按类根据自己实际建思想库、观点库、语言库、范文库等。还要多看书。现在很多80、90青年迷恋网络,很少看书。这是很危险的。有人把网络比做快餐文化,人光吃快餐会营养不良的。甚至得网络病。而书中有黄金,是丰富多彩的营养大餐,能提高你的修养品位和书生卷气。当记者大小也是个文人不能没有书生卷气。再有,还要多看报。办报不看报,等于瞎胡闹。近年来,都市类纸媒发展很快,尤其是南方的报纸,无论是理念上还是形式内容上都不停的创新,我们不能躲在家里自我感觉良好。现在各家都有电子版,网上一搜很方便。看看人家的东西,取长补短,多借鉴人家的思想、观点。对有些新闻找相近相同点。这里强调一点,学习借鉴绝不能照抄。这样长期积累,养成一个好习惯,会让你受益无努的。这方面我是深有体会的。例:我念中学时,在辽宁日报上看到一篇通讯叫《秀才进山》。写凢个大学生到贫困山区扎根的事,多少年后,我写李维龙时马上想到这个题目,写下了《秀才下海》。 运用修辞 ? ? ? A.比喻 (引)四十米南阳古城墙涂上三种颜色,市民质疑—— (主)夫人城缘何穿“花衣裳” ?“花衣裳”这个比喻形象生动,简洁明快地反映了新闻想要表达的主题:古城墙的修复必须坚持整旧如旧的原则,要得到历史的认可。 ?B.比拟 给居民楼“穿棉袄” 让老百姓过好冬 这是辽河晚报10月20日7版的一则标题,说的是油田振兴公司为小区居民做外墙保温的事。这里用穿棉袄拟人的手法把外墙保温一事,表现得十分贴切。 ?C.对偶 博物馆遭哄抢? 古遗迹被盗挖 这是钱江晚报一则标题。对偶上下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用字不重复,是为严对,读来流畅自然,题意又鲜明。 ??? 又如《健康女孩周舒文? 六月京城举圣火》。此为宽对,对仗虽不工整,但上下联字数相等,结构也相近,读来琅琅上口。对偶使标题具有整齐和谐、抑扬顿挫的形式美和语音美,使新闻标题达到思想性和艺术性的较好统一。 ???? D.排比 一般用三个(或更多)结构相似、字数大体相等的句子(或词组)来表达较复杂的意思的一种修辞。 ?(主)“狂女苦追刘德华”四声叹息 ?(副)叹:华仔遭索赔50万 惊:杨父自杀有预谋 晕:求婚男粉墨登场 惜:狂女本是高材生 此标题将媒体的态度和观点尽情展示出来,读后深受启发。 E.映衬 (主)制“癣”者找帮工盯上擦鞋女 (副)唉!白天把市民的鞋擦亮了,夜半把城市的“脸”贴脏了 一边是“擦亮”,一边是“贴脏”,两个概念互为映衬,换来“一声叹息”。标题将这一新闻事件描绘得颇具嚼头,引起广大读者共鸣。 ? F、借用 ?疑是红霞落海滩 这是9月18月辽河晚报视觉版报道红海难的一则标题,借用了唐诗“疑是银河落九天。”富有诗意,韵味,给报纸增添

文档评论(0)

chengben00242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