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Chinaculture.org.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文-Chinaculture.org.doc

来自中国的和平使者 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全球纪念活动 前言 2005年是中国航海家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从公元1405年到1433年率领庞大船队,先后七次 远渡重洋,远红海与非洲东海岸,遍访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 来自中国的文明使者 ——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展览文案 东西方交流的传奇 1.古代文明交流的开端 中国的对外文化交流,自古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汉族的前身华夏族,是由很多民族不断融合发展起来的。早期的华夏族主要是指居住在黄河流域中原文化区的夏、商、周等王朝,他们的经济文化水平发展较高,最早进入阶级社会、建立起中国早期国家。夏(约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至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是中原文化区周边各族的重要形成时期。这些具有本地、本族特色的文化,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与中原文化频繁交流、逐渐融合,这对于以后汉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东西方出土的考古资料,揭示了中国先秦时期(公元前21世纪 ~公元前221年)东西方交往的存在。如俄罗斯阿尔泰山西麓巴泽雷克(Pazyryk)大墓发现的、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的中国铜镜和丝织品,表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北方和西北方的游牧民族,如匈奴人、月氏人和斯基泰人等,扮演着东西方文化交往的主角。 ⒉ 两汉时期各民族的交往 两汉时期(公元前206-公元220年),中国人把甘肃玉门关(今甘肃敦煌西北)和阳关(玉门关之南,今甘肃敦煌西南古董滩附近)以西的地方,称为西域。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汉武帝开辟西域后,汉朝与西域各国的交往日趋频繁,西域各国的使者、商贾纷纷来到中国,中国的使者或僧侣也频频西行出使或取经。西域各国的种族文化各不相同,他们也将自己的民族传统文化带入中国,并对中国文化产生着同样重要的影响。 ⒊ 魏晋时期的历史迁徙 魏晋南北朝(公元220- 589年)时期,中原战乱,不少大族和有文化的士人纷纷迁居河西以避战乱,促使中西交往的河西走廊的文化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位于西北的五凉王朝(公元320-439年)的先后建立,也集聚了大批人才。文化水平的提高和大量士人的存在,为本地区接受外来文化提供了知识的基础,也为向中原输送外来文化提供了方便。而且,不论是东晋五胡十六国,还是后来的南北朝,都不断有东西方文明的相互的交流和融合。 ⒋ 盛唐时期的文明与交流 进入唐代(公元618-907年),民族的进一步融合,疆域的广泛开拓,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的整合,使唐王朝凝聚了极大的力量,生产发展社会繁荣。同时也迎来了历史最开放的时期。中外交流也更加频繁。东起首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西至东罗马首都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横越亚洲腹地的丝绸之路空前畅通,中国的丝绸、陶瓷等商品经此路运往西方,同时西方的珠宝、药材、香料等也不断输入中国。唐朝文化的影响亦随之远播。前来中国的外国商队、旅行家及留学生络绎不绝。许多外国商人定居中国各地,中国工匠也远去阿拉伯半岛从事手工业生产。 ⒌ 宋代科学和文化的发展 宋代(公元960-1279年)的科学文化,诸如天文学、数学、医药学、机械学、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术、造船技术等方面居于世界前列,成果累累。文学、史学、哲学和艺术也发展到新的水平,涌现出众多的科学家、发明家、史学家、哲学家、文学家、画家和诗人,一些名著和名作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这些灿烂的中华文明,对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的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⒍ 元代中西文化交流的硕果 元代(公元1279-1368年)的中国,航海技术进步和指南针的应用使中外贸易发达,海上交通更趋兴旺。对外交通的发达使外来人士纷纷到中国贸易、传教,同时西欧绘画理论技巧、乐器及伊斯兰教建筑艺术的传入,也使中国艺术内涵更为丰富。在科学知识方面,阿拉伯的天文、数学、历法、医术、炮术等相继传入中国,推动了中国天文历算的进步。 与此同时,中国元代的罗盘、火药等先进技术也传入了欧洲,改善了欧洲的航海技术,促成了新大陆与新航线的发现;印刷术、纸币、算盘等的西传,有助欧洲教育及学术普及,促进了欧洲文化、财政及商业的发展。 ⒎ 马可·波罗来到中国 中世纪的伟大旅行家、意大利人马可·波罗(Marco Polo),是西方到中国著名的旅行家,是世界历史上将地大物博的中国向欧洲人作出最有影响报道的人。他于1275年来到中国,在大都(北京)居住10多年,并在国内各地和一些邻近国家进行游览和访问。在中国旅居约17年后,他于1291年初回国,并将他在中国的见闻写成了《马可·波罗游记》。这是一部关于亚洲的游记,其重点对当时中国的自然和社会情况作了详细描述,以大量篇章记述了中国无穷无尽的财富,巨大的商业城市,极好的交通设施和华丽的宫殿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