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高管薪酬变革迫在眉睫.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企业高管薪酬”变革”迫在眉睫   事件一:红星美凯龙高管转投香江   本月初还在推进红星美凯龙进驻美罗城商圈的掌门人已低调离职。昨日,红星美凯龙华北、东北大区原总经理沈耀俊(上图)向记者表示,其已经离职并转投香江集团。对于离职的具体原因,沈耀俊并未透露。   沈耀俊为家居圈内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1999年沈任上海红星美凯龙总经理,2003年北上开拓京津市场,首推“家居管家”销售模式,其执掌的华北、东北大区业绩在全国各区居首。   据记者了解,他或再操盘家居业务。香江集团为创建于90年代的民营企业,其在家居流通领域投资控股金海马集团,在全国拥有200多家大型家居连锁店。此外,其还涉足房地产业务,投资控股的南方香江集团,先后开发了锦绣香江花园、翡翠绿洲等楼盘。(新京报 张晓蕊)   事件二:稳定高管层国美酝酿股权激励   (1)巩固内部团队   继美国私募巨头贝恩资本注资国美的方案曝光后,记者从有关渠道获悉,国美还将同时推出高管股权激励计划,以巩固内部团队。   今天上午,国美新闻发言人何阳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最近有关这方面的说法比较多,但在正式公告发布前不便透露具体细节。   但据知情人透露,这一方案基本已经敲定,只是涉及高管人数和具体分配细节上还没有最终确定,另外近期国美可能会发布一系列公告,融资和股权激励的细节也会浮出水面。   据透露,国美电器此次将推出的股权激励计划覆盖所有高管,总量为国美电器股权的大约5%。在激励计划中,除了董事局主席陈晓、执行董事王俊洲、魏秋立外,还有集团副总裁孙一丁、李俊涛、何阳青、牟贵先等核心人员,甚至包括部分大区老总。这是国美首次采取内部股权激励方案。   此前,国美新闻发言人何阳青曾表示,国美从2009年不再大规模增开门店,而把重心放在提高单店效益上。国美目前的各大区门店均有严格的效益考评。   据透露,新的股权激励可能是其2009年管理转变的又一环节,在配合贝恩投资战略的同时,提高管理团队的凝聚力和积极性。   (2)融资+股权激励利好整个家电行业   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陆刃波表示,家电企业通过高管股权激励加强团队核心力的做法已非首次,此前格力就进行过。黄光裕事件至今,国美内部出现分歧,甚至部分高管出走的传闻也非常多,加上贝恩注资可能产生的外在影响,推出股权激励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另一方面,尽管黄光裕早在今年年初就已辞去国美总裁职务,但业内对国美未来经营状况的不信任感并未消除,厂商断货、国美拖欠货款的坊间传闻也从未停止,新的融资计划和股权激励措施一旦出台,对整个家电行业来说都将是个利好消息。(法制晚报 徐妍 )   现状:金融高管薪酬存在四大缺陷   根据对多家大型金融机构的调查,薪酬核定流程中存在四个方面的关键缺陷。   (1、)薪酬治理结构的不足。董事会在制定薪酬架构的过程中参与非常有限,不是所有的董事会成员都参与其中。超过80%的机构在薪酬治理职能部门中没有风险委员会的参与,如薪酬政策的审查。   (2、)差距反映在高管和风险业务人员的薪酬水平上。调查发现了两个核心问题,一是前台和中后台(内控)部门之间薪酬不匹配,前台的薪酬大大高过中后台,导致中后台成为“二等公民”。二是大量的公司在整体业绩亏损的情况下,继续向某些业务部门发放奖金,而这正是金融危机中备受诟病的。   (3、)核定薪酬时很少进行风险调整。评估的短期化和业务风险的长期性之间存在差距。调查中50%的机构在奖金库和分配核算中没有进行风险调整,其他机构的风险调整是基于经济利润或者预期损失,依然无法全面体现风险(比如流动性风险)。   (4、)薪酬发放机制。这一点是需要大力改善的方面。“很多激励都是即时、短期支付现金,而更好的激励方法应该是延迟支付。   但是,调查发现对延期发放薪酬的退回控制力不足,也就是说,钱一旦落袋为安,就很难追回或者惩罚了。大部分机构对因欺诈或行为不当离职的员工会扣减一部分延期的薪酬,但如果未来发生业绩不佳,极少会有机构惩罚员工或部门。而薪酬即便延期支付2-3年,也往往短于业务风险的期限。   分析:中国企业高管薪酬变革之路   近年出现的高管天价薪酬,不断挑战公众敏感的神经,使得高管薪酬改革成为政府监管机构及民众不能再回避的话题,改革已势在必行。在充分吸取国际经验教训,并结合中国国情的基础上,中国企业高管薪酬的变革之路在于建立“合法、合理、合情”的高管薪酬机制。   合法的决策程序   要解决高管薪酬机制,首先要解决其决策机制。从合法合规,以及有效决策的角度,笔者提出从3个方面进行高管薪酬决策与监督机制的优化。   首先,强化董事会薪酬委员会职能。   目前上市公司要求董事会薪酬委员会需要有2/3为独立董事,并要求委员会主任为独立董事。此外,还应设定兼任高管的执行董事规避制度,不能进入薪酬

文档评论(0)

jiqingyong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