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热力学-概论.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工程热力学-概论

工程热力学 Engineering Thermodynamics 绪 论 教学目标: 使学生全面了解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学科前沿研究现状,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知识点:介绍热力学的发展简史、教学目的,基本内容,学习本课程应注意的问题。 难点: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教会学生掌握专业基础课的学习方法。 热力学 五、热力学发展简史 人类很早就对热有所认识,并加以应用。但是将热力学当成一门科学且有定量的研究,则是由17世纪末开始的,也就是在温度计制造的技术成熟以后,才真正开启了对热力学的研究。 热力学发展史,基本上就是热力学与统计力学的发展史,约可分成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17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 此时期累积了大量的实验与观察的结果,并制造出蒸气机; 对于“热(Heat)”的本质展开研究与争论,为热力学的理论建立作好了暖身。 在19世纪前半叶,首先出现了卡诺理论,热机理论(第二定律的前身)和功热互换的原理(第一定律的基础)。 这一阶段的热力学还留在描述热力学的现象上,并未引进任何的数学算式。 第二个阶段:19世纪中到19世纪70年代末 此阶段热力学的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已完全理论化。 由于功热互换原理建立了热力学第一定律; 由第一定律和卡诺理论的结合,导致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成熟。 另一方面,以牛顿力学为基础的气体动力论也开始发展,但这期人们并不了解热力学与气体动力论之间的关连。 第三个阶段:19世纪70年末到20世纪初 这个时间内,首先由波兹曼将热力学与分子动力学的理论结合,而导致统计热力学的诞生; 同时他也提出非平衡态的理论基础; 至20世纪初吉布斯(Gibbs)提出系综理论建立统计力学的基础。 第四个阶段:20世纪30年代到今 主要是量子力学的引进而建立了量力统计力学; 同时非平衡态理论更进一步的发展,形成了近代理论与实验物理学中最重要的一环。 六、温度计的发展 1593年:伽利略制作了人类第一个空气温度计,开始了对物体的冷热程度(温度)进行定量测定的研究,可作为“测温学”(Thermometry)的开端。 1632年:法国Jean Rey,将伽利略的温度计倒转过来,并注入水,以水为测温物质。利用水的热胀冷缩来表示温度高低,但管子是开口的,因而水会不断蒸发。 1657年:位于意大利,佛罗伦萨的西门图科学院的院士,改用酒精为测温物质,并将玻璃管的开口封闭,除了避免酒精蒸发同时不受大气压力影响的温度计,同时选择了最高和最低的温度固定点。 1659年:巴黎天文学家Boulliau将西门图院士传到法国的温度计充以水银,而制造出第一支水银温度计。 1660年到1700年期间:博伊尔(Boyle)和其助理虎克(Hooke),甚至牛顿均认识到制定温标的重要性,虽然他们没有对温度计制定温标,但他们对温度计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1702年:阿蒙顿(Amontons)仿伽利略的方法制出一个装有水银的U型且与大气压力无关的气体温度计,与现今标准气体温度计相近。 1714年:Fahrenheit,荷兰气象学家,制作出第一批刻度可靠的温度计(有水银的,也有酒精的)。他选定三个温度固定点, (1)零度为冰水和氯化铵的混合物, (2)32度为冰水混合的温度。 (3)96度为人体的温度, 这就是华氏温标,℉。1724年他测量水的沸点为212度,同时他还证明了沸点会随大气压力变化。现代人以冰在标准气压下的沸点标以180刻度是为华氏温标。 1742年:瑞典天文学家Celsius,引进百分刻度法。他把水的沸点定为0度,水的冰点定为100度,此即所谓摄氏温标。其同事Stromer将此两温度值倒过来即近代所用的摄氏温标。到此为止,温度计算是定型了。 七、热量概念的演进 人们长久以来对温度和热量的概念混淆不清。多数人以为物体冷热的程度代表着物体所含热的多寡。 首先德国Stahl教授提出热是一种燃素,后来荷兰Boerhaave教授甚至说热是一种物质。虽然热是一种物质的说法不正确,但Boerhaave教授将40℉冷水与同质量80℉热水相混而得60℉的水,却隐射地得到热量守恒的一个简单定则。不过对于不同质量,甚至不同物质的冷热物体混合,他就难以解释了。 另一类的人如Hooke,就认为热是物质各部激烈的运动,牛顿也认为热是粒子的运动。 1740年左右,俄彼得堡科学院院士克拉夫特提出冷水、热水混合的公式。 1750年由德移民到彼得堡的Richmann院士也做了一系列热量测的研究,他将不同温度的水混合,研究热量的损失,并改进克拉夫特的公式; 此公式虽不正确,但他却指混合前后,热量要相等的概念。 [插曲,Richmann为重复Franklin的实验时不幸被雷击死] 1755年,Lambert院士才

文档评论(0)

haodo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