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摘 要
众所周知,当系统的温度降到某个特定值以下,所有的玻色子将处于同
一个种量子态,这种物理现象被称为玻色爱因斯坦凝聚(BEC)。尽管爱因斯坦
在1924年就已经在理论上预言了这种特殊物质形态的存在,然而由于实验条件
的限制直到1995年才由皿LA,Rice大学和MIT等研究小组通过冷却碱金属原子
第一次真正实现这种宏观量子态。实验上碱金属原子的密度很低,即使在极低
温下系统依然维持着气体状态。由于原子和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很弱,这使得
我们可以大大化简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理论模型。另一方面由于激光冷却和原
子捕获等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利用凝聚的玻色子气体模拟许多理论上的模
型,例如凝聚态物理中的晶格点阵、Hubbard模型等等。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实
现为我们研究原子的性质开辟了新的篇章。
在早期实验中稀薄碱金属被冷却和保存在磁阱中,由于外磁场的限制磁阱中
的碱金属原子通常只存在一种内部态。后来随着光势阱技术的发展,玻色子的
内部自由度不再受N多I-场限制,多个内部态可以同时存在势阱中,我们称之为
多分量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本文的目的就是研究两种不同种类1/2赝自旋玻色气
体混合在一起的物理性质。
在第一章,我们首先回顾了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历史以及如何通过激光冷却
技术实现玻色气体的凝聚,接着用平均场和非平均理论分别描述了单分量玻色
爱因斯坦凝聚的基态和元激发性质,最后简单介绍了单分量中的涡旋。
在第二章我们主要回顾了多分量凝聚体的性质,关于二分量系统的元激发谱
以及在旋转时涡旋晶格的特殊形式都做了详细介绍,之后我们从平均场和非平
均场理论出发介绍了自旋为一的玻色凝聚态的基本性质,最后简单介绍了一下
任意自旋的玻色凝聚系统的哈密顿量形式。
在第三章,我们先介绍了赝自旋为1/2的两种非全同玻色子混合的物理系统,
在对空间部分波函数的做了积分以后,系统哈密顿量可写成两个大自旋耦合的
形式。在指出纠缠峰实际上是处在量子相变点之后,我们研究了集体自旋的基
态处在纠缠BEC的时候如何影响轨道波函数的元激发,发现在相变点附近,元
激发能谱的能隙与采用非纠缠基态计算得到的能隙是完全不一样的。当远离相
变点时,元激发的形式与非纠缠基态得到的结果一致。
III
摘要
在第四章我们主要分析了系统的经典和量子动力学行为,首先找到了经典对
应系统的所有不动点,然后用非线性数学中的稳定性理论确定了不动点的稳定
区间。通过数值模拟发现,量子动力学行为和经典动力学行为在稳定性上是一
致的。而且当两种玻色子的粒子数相等的时候,在分岔点基态纠缠最大,若粒
子数不相等,在分岔点的基态纠缠并不是最大。最后我们发现在某一参数区域
基态和经典态之间总是存在一个能隙,即使系统粒子数趋于无穷,能隙依然是
个有限值。通过求解近似哈密顿量可以证明,基态并不是两个子系统量子态的
简单直积形式,在这个参数区域的基态纠缠很大。
关键词: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多分量、元激发、分岔、动力学、宏观纠缠态
中图分类号:0413
IV
ABSTRACT
critical of
Asweall theboson isbelowone
know,whensystem temperature,all
thebosonswill thesalne state,this effectisnamedBose—
occupy quantum physical by
Einstein this statein1 the
Condensation(BEC).Einstein 924,however
predictedspecial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