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盐渍化软土地基加固技术和变形规律的研究.pdf

高速公路盐渍化软土地基加固技术和变形规律的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摘 要 新疆是我国盐渍土分布最广的地区,对道路工程产生溶陷、盐胀、腐蚀、翻浆、沉 降等诸多病害,严重影响了高速公路的正常使用,因此,必须对盐渍化软土地基进行加 固。本文以国道314线焉耆段为工程依托,采用室内试验、原位测试、数值模拟和理论 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高速公路盐渍化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加固效果及变形规律进行 了系统研究。本文主要研究成果归纳如下: (1)详细介绍了盐渍土的概念、类别及其分布情况;分析了盐渍土的主要成因和工 程危害;总结了本地区盐渍土地基常用处理方法;综述了高速公路软弱地基变形规律的 研究现状,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 (2)通过现场取样和室内土体物理力学性质试验发现,试验段土体同时具有软土和 盐渍土的工程性质:它属于中.高压缩性的冲积相、湖泊相软弱土,而且盐渍化程度高, 其中以硫酸盐为主,多为过.强盐渍土。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总结了盐渍土的含盐量 大小对土体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 (3)结合试验段的工程地质条件和现场施工情况,系统总结了砾石桩法、换填法和 强夯置换法处理高速公路盐渍化软基的设计方法、施工机械及工艺:并通过载荷试验、 静力触探试验、动力触探试验和压实度试验等检验了加固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处理后 地基承载力显著提高,砾石桩桩体强度和换填土的压实度均达到设计要求,加固效果良 好。 (4)在试验段开展了地表沉降、分层沉降、深层土体侧向变形、孔隙水压力和土压 力等一系列现场测试,研究了路堤荷载下盐渍化软基的变形规律,结果发现:地表沉降 随填土高度的增加不断增大,经双曲线法推求的砾石桩处理后沉降量为8ITlrn,满足规 范要求;路堤荷载下桩土之间存在相对位移,地表处桩间土沉降量大于桩体沉降;侧向 变形随深度基本上呈“弓”形分布,变形最大值在地表下软土层某深度处;超静孔隙水压 力随填土高度的增加立刻上升,而在填土后的静置期则随时间逐渐减小,经过处理后试 验段土体产生的超静孔压均不大,且消散较快。 计算结果发现:桩项沉降和桩间土沉降均随着填土高度逐渐增大,在填土结束后,沉降 增幅减缓。桩土差异沉降直接影响路堤荷载在桩体和桩间土之间的分配转移,截至填土 完成一年时,桩土差异沉降占到地表总沉降的2.2%。不同深度的侧向位移均随填土高 度逐渐增大;在填土间隔的静置期内,侧向位移则略有减小,填土完成后,侧向位移随 固结时间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桩土间的荷载转移形成了竖向的超静孔压梯度,使得 地基中的初始超静孔压沿深度增加,截至填土完成一年时,产生的超静孔压大部分已经 消散,且距离排水面越近,超静孔压消散越快。 关键词:高速公路;盐渍土;软土地基;砾石桩;强夯置换;换填;加固效果;沉 降;侧向变形;桩土差异沉降;超静孔压;三维有限差分法。 H Abstract hasthe 天1哪!锄g most pr0Vlnce salinesoil distributed widely inour soil country.Saline |las J伽ofharms to expressway as engineering,suchdissolve falling,saltexp觚sion, co玎0slon,frost boiling,deformation,ete.Asa is result,it to sal

文档评论(0)

zxl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