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粉厂中磨辊使用相关技术探讨.ppt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面粉厂中磨辊使用相关技术探讨

面粉厂磨辊使用相关技术探讨 黄** 2011.03.29 中国.**** 第一章 磨辊及其技术特性 一、磨辊的结构 二、磨辊技术特性 ㈠齿辊技术特性 ㈡光辊技术特性 2、齿角 ⑴齿角的定义及形成 通常齿角的两个齿角不对称,较窄的齿面BC称为锋面,它与磨辊中心的齿顶连线的夹角α称为锋角;较宽的齿面AB称钝面,它与磨辊中心到齿顶连线的夹角β称为钝角。钝角必大于锋角。∠ABC为齿角, ∠BCD为拉丝刀尖的角度。(见下图) 磨辊拉丝的状态,磨辊的锋、钝对应,因此要使磨齿角度符合要求,首先要求拉丝刀的锋、钝角大小及拉丝刀的安装位置正确。 当L=1000mm时,L’=200~230mm,D-D1=0.005mm,D1-D2=0.03~0.045mm 一.齿辊使用时间变化曲线图 * * 一、磨辊的结构 磨辊是磨粉机的主要工作部件。在生产中,磨辊须承受较高的转速和较大的辊间压力,同时磨辊表面还与物料产生强烈的摩擦。因此,要求磨辊具有一定的强度、刚度、韧性、耐磨性和良好的导热性能,表面不能有沙眼、气孔、硬度不一或裂纹等制造缺陷。为保持两辊运转平稳、轧距均匀,磨辊应为精确的圆柱体,其圆跳度为0.03mm,圆柱度为0.01mm,轴与辊体及两端轴之间的同轴度为Φ0.04mm、辊体表面粗糙度为0.8μm。 目前我国使用的磨辊是采用硬膜离心浇铸、冷凝合金辊体的半轴压合空心磨辊。因不同厂家、不同系列的磨辊轴尺寸略有差异,所以,实际使用时应注明设备的型号规格和生产厂家。 辊体外层为研磨层,材料为冷硬合金铸铁,硬度为肖氏68o~78o,厚度为辊体直径的8 % ~13%。内层为灰口铁HT18-36.磨辊轴为45#钢,先粗加工,经调质处理后,再压入辊体内。目前我国生产和使用的磨辊规格系列。辊长(1250、1000、800等)辊径(250、220) 返回 二、磨辊技术特性 磨辊表面经磨光后,再拉制磨齿(亦称拉丝)即成齿辊,辊表面经磨光和无泽面处理后,即成光辊。 ㈠齿辊技术特性 齿辊具有处理流动量大、动力消耗低、破碎能力强等特点,磨下物料温度低、水分损耗少、松散易筛理。 齿辊技术特性主要指辊面上磨齿的齿角、齿数、磨齿斜度以及两辊的排列、速度、速比等。 1、齿数 齿数是指磨辊圆周单位长度上的磨齿数,以每厘米弧长磨齿数来表示,即齿/cm。也可用齿/英寸表示。 磨齿数选用主要取决于磨上物料的粒度以及研磨要求和流量大小。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齿数越少,齿形、齿间距越大,齿沟越深,适用于磨上物粒度大、流量高、出粉少的情况。若用大齿研磨细小物料,会因其嵌入齿沟而得不到研磨。因此,应使研磨物料的平均粒径大于齿沟深度。相应地使用小磨齿处理大粒物料时,皮层易轧得过碎,若流量较大时,小磨齿则研轧不透。 在整个粉路中,物料粒度和流量均是前路大后路小、皮磨大心磨小。所以齿数的配备应是:前路稀后路密、皮磨稀心磨密。 由生产实践证明;大齿比小齿省动力、磨温低、磨辊使用寿命长,能适应高流量,麸皮易保持完整,出渣粒比例较多,面粉较少。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剥刮率和取粉率都较低。 ⑵齿顶平面 新拉制的磨齿顶不能过于锋利,应根据磨齿的大小留有一定的齿顶平面。 在拉丝时,拉丝刀走刀稍浅即可保留齿顶平面,以取得较缓和的破碎作用,减少麸屑产生;可保证磨辊拉丝后为精确圆柱形,提高运转稳定性;还可提高磨辊的使用寿命,稳定粉路的运行状态。 齿顶平面宽度与齿数有关。一般为: 齿数(齿/cm) 齿顶宽度(mm) 6以下 0.20~0.40 7~9 0.15~0.30 10以下 0.10~0.20 ⑶齿角与齿高的关系 齿数相同时,齿角越小则齿高越大,齿沟深,磨辊的破碎能力较强,处理流量亦较大。(见下图) ⑷齿角的选用。齿角的范围一般为: 90o~120o,其中锋角20o~50o,钝角55o~70o.在选择时,针对研磨物料性质、研磨要求和流量大小,主要是选择前角的大小,其次是考虑齿角,具体如下: ①加工硬麦、陈麦和低水分小麦时,应选用较大的前角和后角。 ②要求多出粉,少出渣、心,保持麸片完整时,采用较大前角和齿角。 ③流量较大或要降低动力消耗时,可采用较小的前角和齿角。 ④在处理后路质量较次的物料时,为做到即刮净胚乳,又不使麦皮过碎,保证后路粉的质量,应采用较大的前角

文档评论(0)

haodo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