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型分离技术-分子蒸馏
* 未 不同系统压力下的蒸发效率 系统压力/mmHg 10-4 10-3 10-2 蒸发效率/% 88 86 78 气相中随压力的加大,分子密度增高,分子碰撞的次数增多,气体的非理想性也增大。 不同冷凝温度下的蒸发效率(压力=10-4mmHg) 冷凝温度/K 273 333 353 蒸发效率% 88 78 72 冷凝温度升高,凝结物的再蒸发会加剧。对某些不能在低温下冷凝的物质,根据系统正常运转的需要,兼顾冷凝温度与蒸发效率。 蒸发器与冷凝器的不同配置下的蒸发效率 配置方式 同心圆 平行板 同心圆 (径向蒸发) (反径向蒸发) 蒸发效率% 90 88 51 气流延着向蒸气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则分子碰撞的概率加大,气体非理想性增加。 对较小半径的蒸发器影响明显,当半径200mm时影响较大,而200mm时影响很小。 惰性气体对传质效率的影响 混合物中组分不同浓度比时; 蒸发器与冷凝器不同间距时; 蒸发温度不同时; 冷凝温度不同时。 热量和质量传递阻力对分离度的影响 初始温度的影响; 不同组分的影响; 无传热或传质阻力下初始温度的影响; 接触时间的影响 设计中注意事项 设计中力求减少液层厚度,强化液层流动;避免蒸馏液的雾沫飞溅,料液进蒸馏器前充分脱气,蒸发面与冷凝面之间的间距不宜过小(一般为20~70mm)。 在蒸发面与冷凝面之间设置筛网作雾沫分离器,雾沫分离器虽会使蒸馏速率下降,但会大大改进分子蒸馏的分离性能。 分子蒸馏工艺流程 主要包括:脱气系统,分子蒸馏器、真空系统和控制系统,其中真空系统包括泵前冷井,控制系统包括控制软件。 分子蒸馏器 静止式: 静止式分子蒸馏器出现最早,结构最简单,其特点是具有一个静止不动的水平蒸发表面。按其形状不同,静止式可分为釜式,盘式等。静止式设备生产能力低、分离效果差、热分解的危险性大,一般适用于实验室及小规模工业化生产。 短程分子蒸馏结构 分子蒸馏装置性能 简单蒸馏示意图 各种短程分子蒸馏装置规格 型 号 处理能力kg/h 加热面积m ??? 冷凝面积m ??? 蒸发内径mm 设备总高mm 重 量kg DZ-5 4~6 0.05 0.08 80 1000 40 DZ-10 8~12 0.10 0.15 100 1100 60 DZ-30 24~40 0.30 0.5 180 1550 110 DZ-60 50~80 0.60 1.0 240 1750 160 DZ-80 65~120 0.8 1.2 300 2100 220 DZ-100 90~150 1.0 1.5 350 2730 240 DZ-150 150~220 1.5 2.5 400 3200 520 DZ-200 180~300 2.0 3.0 500 3500 680 DZ-300 240~450 3.0 5.0 600 4800 1100 DZ-600 500~800 6.0 10.0 1000 5400 2800 DZ-1200 1000~1800 12.0 24.0 1400 7500 6500 分子蒸馏器 降膜式 刷膜式分子蒸馏设备是降膜式设备的一种特例示。刷膜式釜中设置一转动刮板(或称刷板)来强化传热和传质过程,既使液体均匀覆盖蒸发表面,又使下流液层获得充分搅动。为保证密封,刷膜式设备结构比较复杂,但比较离心式简单。 分子蒸馏器 离心式分子蒸馏器 离心式分子蒸馏器具有旋转的蒸发表面,多用于工业生产中,其优点: 液膜分布有规律,雾沫飞溅现象减少,分离效果很好; 液膜非常薄,流动情况好,生产能力大; 料液在蒸馏温度下停留时间短,可用于热稳定性极差的有机化合物分离。 分子蒸馏器 多级式分子蒸馏器 对多组分液体混合物的分离,为获取多种馏分或提高产物纯度,可设计成多级分子蒸馏装置。 流出液沿冷凝面向“塔顶”逐级传递,塔顶槽内的液体则径溢流挡板向“塔底”逐级传递。 该蒸馏器不需要级间输送系统,工艺流程简单。 分子蒸馏器的主要特征 设备名称 液膜厚度 (mm) 液层上下面温差 (℃) 高温下停留时间 釜式 10-50 3~18 1~5 h 盘式 1~10 1.5 5~60 min 工业型降膜式 1~3 不计 2~10 mi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年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地理试卷(一)课件.pptx VIP
- 关于烹饪的策划书3.pptx
- 广州市人民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规划(文本+图纸).pdf VIP
- WALL·E《机器人总动员(2008)》完整中英文对照剧本.pdf VIP
- LDT 99.13-2008 建设工程劳动定额市政工程-维修养护工程.docx
- 实验报告之spss频数分析.docx VIP
- 新教科版科学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表格式,可打印).docx
- 2022年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新整理版).doc
- 某小区高楼变频恒压供水系统设计.docx
- 教育智能化AI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与影响培训课件.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