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棉花生产管理
棉花生产管理 目 录 一、棉花概况 二、棉花主要病虫害 三、棉花各时期主要病虫草害管理 中国棉花分布图 二、棉花主要病虫害 主要虫害 1、棉铃虫 2、棉 蚜 3、棉盲蝽 4、地老虎 棉铃虫 棉铃虫以滞育蛹在土中越冬,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羽化盛期 棉铃虫幼虫大多数6龄,个别5龄或7龄。 ①初孵幼虫取食卵壳,第二天转移到生长点,第3天变为2龄 ②2龄幼虫蛀食花朵、嫩枝、嫩蕾、果实 ③3~4龄幼虫主要危害蕾和花,引起落蕾 ④ 5~6龄进入暴食期 阴天老龄幼虫常盘踞在花内取食花器 三龄以上幼虫常相互残杀 可转株为害,每幼虫克钻蛀3~5个果实 棉铃虫综合防治 1、农业防治措施 ①种植抗虫棉品种 ②摘除边心及无效花蕾,减少着卵量 ③合理密植,避免郁蔽 ④深耕土壤 2、生物防治措施 释放赤眼蜂 3、人工防治 人工捉虫:棉铃虫幼虫期捕捉幼虫 抹卵灭虫:二代棉铃虫卵80%产在嫩尖上和叶片的正面,在产卵盛期将卵抹掉,每3天抹一次,连续进行3~4次,可明显减轻为害 4、物理防治 杨树枝诱虫 黑光灯诱虫 ??? 5、化学防治措施: ①防治关键时期,卵孵化盛期至2龄盛期和幼虫蛀铃前。 ②选用药剂: 15.5%甲维毒1000~1500倍液 甲维剑1000~1500倍液 农基新秀1000~1500倍液 10%联苯菊酯20~30毫升/亩 棉 蚜 棉蚜以刺吸口器刺入棉叶背面或嫩头部分,吸食汁液,影响光合作用,并分泌蜜露滋生霉菌。 棉花受害后植株矮小,叶片变小,叶数减少,现蕾迟、蕾铃减少等 ①苗期受害,棉叶卷缩,开花结铃期推迟; ②成株期受害,上部叶片卷缩,中部叶片出现油光,下部叶片枯黄脱落,蕾铃脱落,叶表有蚜虫排泄的蜜露,往往滋生霉菌。 棉蚜在我国黄河、长江流域棉区一年发生20~30代,辽河流域棉区一年发生10~20代,在全国大部分地区,棉蚜以卵在木槿、石榴、花椒和冬青四大越冬寄主上越冬。 棉蚜最适温度为25℃,相对湿度为55%~85%;多雨气候不利于蚜虫发生,大雨对蚜虫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干旱、时晴时雨、阴天、细雨对其发生有利。 一般单作棉田发生早而重,套作棉田则发生较迟。 棉株的营养条件对蚜虫的发生有影响,含氮量高的棉株,蚜虫为害严重。 此外,棉蚜的天敌能有效控制其为害,当天敌总数与棉蚜数为1:40时,基本可以控制其为害。 棉花苗蚜防治措施 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春季有翅蚜由越冬寄主迁往棉田的盛期 5月中旬至6月上旬为苗蚜严重危害期 干旱少雨天气是苗蚜大发生的重要征兆 棉花伏蚜防治措施 棉花伏蚜发生规律 伏蚜具有繁殖速度快(4~5天繁殖一代) ?、暴发危害性大等特点,特别是高温干旱条件下更为明显。 日平均气温在24~28℃,相对湿度在55%~98%时,有利于伏蚜的繁殖和为害,时晴时雨、阴天、细雨有利发生 含氮量高为害严重 棉花伏蚜难防治原因 1、抗虫棉种植导致用药次数减少,棉蚜得不到有效兼治。 2、伏季高温、时晴时雨,有利于棉蚜繁殖。 3、伏蚜繁殖速度快,世代重叠,防治难度加大 4、伏季棉花植株高大,降雨频繁给防治带来困难 5、药剂没选准,防治不得当 6、用药偏晚,错过最佳防治期 棉花伏蚜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 伏蚜的虫源多集中在底部老叶和嫩杈及刺儿菜等杂草上,结合整枝将打下的老叶、嫩杈、杂草等带出田外处理。 2、加强田间调查、关键时期用药防治: 在伏蚜发生期间,每隔一天,深入棉田调查一次,当棉株下部叶片发生少量发光小密点,棉蚜向上转移,即是伏蚜大发生的预兆,便做好准备,待点片棉株出现卷叶达3%~5%时,立即喷药,将伏蚜消灭在全田危害之前,可收到事半功倍效果。 金神捕30~50克/亩 神捕30~50克+反正能6~9克 神捕30~50克+硫丹30~40克 棉盲蝽 成虫、若虫刺吸棉株汁液,造成蕾铃脱落、破头叶和枝叶丛生。 棉株不同生育期被害后表现不同, ①子叶期被害,表现为枯顶; ②真叶期顶芽被刺伤则出现破头疯; ③幼叶被害则形成破叶疯; ④幼蕾被害则由黄变黑,2~3天后脱落; ⑤中型蕾被害则形成张口蕾,不久即脱落; ⑥幼铃被害伤口呈水渍状斑点,重则僵化脱落; ⑦顶心或旁心受害,形成扫帚棉。 棉盲蝽分类及分布 在我国棉区为害棉花的盲蝽有5种:绿盲蝽、苜蓿盲蝽、中黑盲蝽、三点盲蝽、牧草盲蝽。 其中绿盲蝽分布最广,南北均有分布,且具一定数量,中黑盲蝽和苜蓿盲蝽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北的省份;而三点盲蝽和牧草盲蝽分布于华北、西北和辽宁。 棉盲蝽发生规律 棉盲蝽在山东以绿盲蝽为主, ①一年可发生5代,以卵在苜蓿、蒿类等杂草或树皮内、浅土层中越冬 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