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植物资源学.ppt

  1. 1、本文档共20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植物资源学

柏 科 侧 柏 ① 苏铁 苏 铁 银 杏 ② 水 杉 云杉 罗汉松 华南铁杉 长苞铁杉 ④ 红豆杉纲 红豆杉 南方红豆杉 红 豆 杉 篦子三尖杉 曼地亚红豆杉 白豆杉 穗花杉 小叶买麻藤 ⑤ 买麻藤纲 百岁兰 * 物种和它们所属的生物群落是与当地的环境条件相适应的。只要条件保持不变,物种和群落就能在该地长期生存下去。物种的分布范围也会随着散布过程有所扩张,或者,由于其他物种的捕食和竞争而缩小。物种的分布范围也会随着景观和气候的变化而变动着。然而,过去这种变化是极缓慢的,即使在发生冰川的时代,当冰川反复波动时发生的重大气候变化曾持续数千年,物种也能随着气候的变化来调整其分布区。而近半个世纪以来,人类的活动大大破坏了生物群落缓慢变化的模式,它们在巨大的范围内使景观发生改变、逆退以至于毁灭,使物种的种群变得很小以至于不能继续繁演生存而趋于灭绝。人类活动对物种的威胁主要来自于:生境的破坏、片断化、退化,外来种的引入、疾病和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等。 * 生境岛屿与原有生境之间的差异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 (1)片断化的生境面积具有更大的边缘面积; (2)片断化后的各个部分的中心距边缘更近。 生境片断化对物种的威胁主要表现在: ①对物种流动的影响:使物种扩散以及群落的建立受到限制,对物种的正常散布和移居活动产生直接障碍,物种间交流的机会减少: ②边界效应:生境片断化导致增加了许多新边界,这些新边界的小环境明显不同于生境的内部,如光、温度、风和偶然发生的火灾及其它事件等,对物种的生存常可带来巨大的影响。 * 即使一个生境没有受到明显的破坏和片断化的影响,其生物群落和物种仍然会受到人类活动的明显干扰,而走向灭绝。对生境退化具有最微妙影响的因素是环境污染。杀虫剂、 化工产品及废物、工厂和汽车排放的废气等。包括农业污染、水体污染、大气污染(酸雨、臭氧和有毒金属)及全球性气候变化等,都对物种的生存构成威胁。 * 由于无法跨越大环境的障碍进行扩散,许多物种的分布因此受到限制。但随着人类交通工具的发展,人类的交流越来越多,有很大一批物种被有意无意的引入到非乡土的外地。某些外来种更加适应引入的环境条件而生长茁壮,并且没有了原生境中经长期相互适应协同进化所产生的天敌等制约因素,以致抑制和排挤了当地种。被引进的草食动物会过度取食当地的植物,对本地植物、动物物种构成威胁。被引进的肉食动物,大肆吃尽那些毫无防卫能力的本地动物。引进植物由于更能适应新环境,大量繁殖,而对当地其它物种构成威胁。如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原产墨西哥,解放前由缅甸、越南进入我国云南,现已蔓延到北纬25°33′地区,并向东扩展到广西、贵州境内。它常连接成片,发展成单种优势群落,侵入农田,危害牲畜,影响林木生长,已成为当地的害草。 *   外来鱼类通过与土著鱼竞争食物并吞食土著鱼卵使土著鱼种类和数量减少的例子很多。如洱海原有17种土著鱼种,引入了Ctenogobius cliffordpopei 等13种外来鱼,但目前已有5种土著鱼如洱海特有鲤鱼和裂鳆鱼处于濒危状态;泸沽湖中麦穗鱼等外来鱼种也造成了裂鳆鱼的绝迹。外来害虫取食危害本地植物,造成植物种类和数量下降,同时与本地植食性昆虫竞争食物与生存空间,又致使本地昆虫多样性降低(尤其是对濒危珍稀昆虫的威胁更大),并由此带来捕食性动物和寄生性动物种类和数量的变化,从而改变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 豚草 * 水葫芦在河道、湖泊、池塘中的覆盖率往往可达100%,由于降低了水中的溶解氧,致使水生动物死亡。由于薇甘菊排挤本地植物,广东内伶仃岛上的猕猴缺少适宜的食料,目前只能借助于人工饲喂。飞机草在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的蔓延已使穿叶蓼等本地植物处于灭绝的边缘,依赖于穿叶蓼生存的植食性昆虫同样处于灭绝的边缘。 * 人类的各种活动可促使野生生物疾病发生率增加。当动物不是散布到一个广阔的地区,而是被人为或被迫地密集在一个狭窄自然空间时,它们被感染和发病的机会要高得多。栽培植物或片断化生境上的植物也有相似的增加疾病发生率的机会。 * 过度开发利用动植物资源使世界上濒危物种中约三分之一的种类和其他某些物种构成威胁。农村贫困的加剧和经济的全球化、人口数量的压力和利用资源技术上的更加先进等问题结合胁迫,使物种濒临灭绝。即使过度利用未使某物种完全灭绝,但其种群数量已如此剧减,致使该物种不能恢复。表4-1给出了目前导致物种灭绝或受威胁的原因及其所占比重。 * 孑遗jiéyí * 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中,有些是由于发展速度太快,条件没有具备,以及判断失误、决策不当或措施不力,违背了自然发展规律,出现了许多新矛盾、新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资源破坏严重:在开发利用野生植物

文档评论(0)

jiqinyu201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