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的一点感受 ——名师的背后不仅是辛酸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吉诺特:“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之后,我得到了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学的成功和失败,‘我’是决定性的因素”。 没有艰苦的理论研究 就不会有正确的教改方向 目标教学对教改的启迪 发现学习对教改的启迪 接受学习对教改的启迪 学案导学对教改的启迪 我国典型的教学方法集萃 外化学习对教改的启迪 中美国历史标准对比 没有艰苦的实践追寻 就不会有成功的教改收获 美国的历史作业种类 香港学校的历史外化展示 对洋思中学学习与反思 对东庐中学的学习与反思 对杜郎口中学的学习与反思 对省庄二中的尝试与反思 我校语文教学的研讨 历史课例研究共同体智慧共享 没有艰难的寻找与否定 也就没有今天的超越和新生 “学案导学”迅速普及给我们什么启迪? “学生展示”成为课改流行词是否偶然? “教师讲课”已经过时并将会被取代吗? “目标教学”为什么能够大面积提高教学成绩? “发现教学”为什么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我的一个观点 ——教学取向要从哲学走向科学 杜郎口课堂 (高效课堂) 【案例】怎么让学生记住知识? R.A.戴维斯和C.C.穆尔1935年综合18个无意义和24个有意义材料的研究结果,有意义材料的保持曲线总的趋势虽然也是先下降快,后下降慢,但与无意义材料的保持曲线相比,其保存量下降比较慢,而且保存量并不是一直下降的,有时表现出保存量的增加,这是较明显的记忆恢复(图3)。 无意义音节、散文和诗歌的遗忘曲线 我的一些研究 ——合作学习需小心谨慎 谁是我们的老师? 对比图 以“同伴互助学习”为基础的“互教互学”,一是利于优等生和后进生的互惠双赢;二是利于2-4个“同伴”模块组合进行小组合作;三是在追求学习质量前提下培养学生的合作品质,而不同于西方在培养合作品质前提下的提升学习质量,可操作性强,符合“内敛含蓄和集权服从”的本土文化。 课堂“展示” 标准 初级:答案陈述 中级:拓展解读 高级:智慧创作 四种类型的小组合作 一个人、两本书、三个表、四个公式、五幅图 两本书 两种取向的教学论 1.哲学取向的教学论 自古至今,指导教学实践的理论基本上都是哲学与经验取向的。中国从孔子到陶 行知的教学论都是哲学取向的教学 论。西方从苏格拉底、夸美纽斯、 赫尔巴特、杜威以及人本主义心理 学家罗杰 斯等人的教学论也都是 哲学取向的。…… 2. 科学取向的教学论 同哲学取向的教学论相比,科学取向的教学论只有很短的历史。……在美国或受美国影响的西方国家,教学心理学也就是科学取向的教学理论。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布鲁纳的 “认知一发展”理论和发现教学模式;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和接受学习模式;维特罗克的生成学习理论与生成技术;信息加工心理学的陈述性与程序性知识相互作用与转化 的理论以及相应的教学技术;加涅的 学习条件理论和基于学习条件理论的 教学设计原理以及具体操作技术。 导出式教学的内涵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大关键因素、教学方法多样化和多元教学评价。 一个中心:教学活动以学习成果为中心; 两个立足点: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有意义学习); 三大关键因素 :“任务设计”、“成果表达”、“反馈矫正” 教学方法多样化:传递接受式教学方法(例如:讲解、提问、启发、演示、测验、示范朗读、模拟或仿真、操练与练习……等)和开放建构式教学方法(例如:情境式、发现式、自主探究式、问题求解式、角色扮演式、小组合作式……等)的有机结合和灵活运用。 多元教学评价:人人进步不同步,个个成才不同才(表现性评价、检测性评价) 三个表 四个公式 学习成绩=f(M,IQ,K) ????这里,M代表学习动机,IQ代表智商分数,K代表原有知识技能。这一公式表明,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其学习动机、智商分数高低和原有知识技能成正相关。当外部条件保持不变时,学生的学习动机越强,智商水平越高,原有知识技能越丰富和巩固,则学习成绩将越好。由此,指导教学设计及其实施的三条原则:????“好的教学应有利于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好的教学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原有知识基础”、“好的教学应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 课堂效益公式: 1×?= 效益 “1”即教师,并假定为“恒数”,那么学生即为“?”,学生投入多少状态的“?”,即收获正倍或负倍的效益。假定“?”是0,那么 1 × 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