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庆本-欣赏自然的生态美学模式
欣赏自然的三种模式:艺术、环境与生态
李庆本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内容提要:加拿大环境美学家总结了自然欣赏的艺术模式与环境模式,而生态美学模式则是在这两种模式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自然欣赏的新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其世界观是生态人文主义的,而不是人类中心主义的;人与自然是积极参与的体验性交互方式而不是以既定模式来消极感受自然;感知方式是以知识为基础的而不是纯感性的;感受对象不仅是一个固定的对象,而且是自然过程与流变。生态模式是对艺术模式与环境模式的超越。On Three Models of Appreciating Nature:
Art, Environment and Ecology
Li Qingben
College of Humanities, Beij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University
Abstract: Canadian Environmental Esthetician Allen Carson puts forward the Artistic Model and the Environmental Model of nature appreciation. Ecological Model is the latest model brought forth on the basis of these two models. The features of this model are: it’s world point of view is ecological humanism, but not anthropocentricism; human and nature are active participants of experiential mode of dialogue, but not the passive established mode of feeling nature; the object of the perception is not only changeless, but also a natural and rheologic process. The Ecological Model is the transcendence of artistic and environmental model.
人类在欣赏自然的过程中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审美模式,加拿大环境美学家艾伦·卡尔松曾对此做出过很认真的辨析。对于我们而言,具有代表性且具有讨论价值的则要算是艺术模式、环境模式和生态模式三大类。
所谓自然欣赏的艺术模式是指人类在欣赏自然的时候,按照欣赏艺术的方式来进行,在自然中欣赏什么和如何欣赏的问题,都是通过艺术欣赏的途径来回答。例如“无利害性”是康德美学的一个很重要的概念,这也是艺术欣赏和自然欣赏共同的特点。按照这一原理,人们欣赏自然就如同欣赏艺术一样,都要带着“无利害性”的眼光去欣赏。或者说,自然或艺术之所以美,之所以能够引发人们的审美兴趣,都是由于审美对象不与人发生一种利害、功利关系。所以审美性是与利害性、功利性相区别的。如果一旦进入利害关系的领域,例如商人考虑到牡丹花的商业价值,那就没有审美欣赏可言了。按照这一原理,人们在欣赏自然的时候,一定要有一定的“心理距离”,一定关注自然对象的形式属性,就如同在艺术欣赏中所作的那样。
卡尔松进而将自然欣赏的艺术途径划分为“对象模式”(object model)和“景观模式”(landscape model)。所谓“对象模式”,按照我们的理解,是指在自然欣赏的过程中,对自然的欣赏全神贯注于对象自身,也就是将自然对象看成是与周围环境相割裂的,将对象从它所处的周围环境中分割开来,成为一个独立的对象。如此,这个自然的对象便会割断与周围的关系,成为对于欣赏者而言的“无利害性”的纯粹形式。这样一来,这一自然对象或物体便会将欣赏者带入艺术欣赏的境地。卡尔松说:“事实上,在一个人理解对象模式的时候,如此欣赏的自然物体便成为‘现成品’或‘实物艺术’。自然物体被理所当然地赋予了艺术品的资格,并且,它们如同马塞尔·杜尚的小便器——杜尚赋予其艺术品的资格,并称之为《喷泉》——那样成为艺术品。”杜尚的小便器之所以被当成了艺术品,最重要的一点便在于小便器从它所处的原来环境中(如厕所)被剥离出来,而放置在了艺术展览大厅中。如此小便器的原有的功能性价值被割断,表现性价值被凸现出来。在展览大厅中,人们再也不能按照小便器所具有的使用功能价值来面对它,人们只能按照一种非利害性的态度来欣赏它,关注它的色泽、形状等等。这也许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从中人们不难发现对象模式运营的内在机制。
然而,在卡尔松看来,自然欣赏的这种“对象模式”是有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