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目 录
1 前言 1
1.1 棕色蘑菇的简介 1
1.2 棕色蘑菇的栽培 1
1.3 菌种鉴定 2
1.3.1 形态分类 2
1.3.2 从蛋白方面分类 2
1.3.3 从分子方面分类 3
1.4 目的和意义 4
2 材料与方法 4
2.1 试验材料 4
2.1.1 供试菌株 4
2.1.2 培养基 4
2.1.3 所用仪器 4
2.1.4 所用试剂 5
2.1.5 试剂配制 6
2.2 实验方法 6
2.2.1 拮抗试验测定 6
2.2.2酯酶同工酶测定 7
3 结果与分析 8
3.1 拮抗试验的结果 8
3.1.1 拮抗试验结果分析 10
3.2 酯酶同工酶电泳结果 10
3.2.1 酯酶同工酶结果分析 10
3.2.2 聚类分析 11
4 讨论与结论 12
4.1 拮抗试验的优缺点 12
4.2 酯酶同工酶的优缺点 13
4.3 其它分类鉴定的方法 13
4.4 结论 13
参考文献 14
致谢 15
附录1英文文献 15
附录2英文文献翻译 23
十种棕色蘑菇亲缘关系的研究
叶小松
(天津农学院 农学系)
1 前言
1.1 棕色蘑菇的简介
棕色蘑菇隶属真菌门担子菌纲、无隔担子菌亚纲、伞菌目蘑菇科蘑菇属[1]。棕色蘑菇在我国俗称棕蘑,欧美各国生产经营者常称之为普通栽培纽或纽扣蘑菇。棕色蘑菇也是一种双孢蘑菇,其人工栽培菌种的最初来源是野生双孢蘑菇菌株。野生双孢蘑菇菌株的子实体是棕色的,在生长栽培过程中逐渐分化出奶油色品种,奶油色品种中又有菌株发生突变,产生了白色品种。棕色蘑菇不仅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物质,据统计,棕色蘑菇中的蛋白质含量一般占子实体鲜重的3.5~4%,最高为5.9%。按干重计算,棕色蘑菇通常含有19~35%的蛋白质,比稻米、小麦、大豆的均高。棕色中还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棕色蘑菇的脂肪含量占其干重的1.1~8.3%,平均4%。且天然脂肪种类丰富,大多为非饱和脂肪酸亚油酸。因此棕色蘑菇具有很高的医疗保健功效,经常食用可提高人体免疫力,降低胆固醇,降低血压,防止肝炎等。所以,棕色蘑菇日益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目前棕色蘑菇是世界上人工栽培最广泛、产量最高、消费量最大的食用菌,产量约占世界食用菌总产量的40%。如今,人工栽培的双孢蘑菇品种从子实体颜色上可分为白色、棕色和奶油色三大品种。
1.2 棕色蘑菇的栽培
中国棕色蘑菇人工栽培历史较短,上海市农业试验站陈梅朋先生和上海师范学院杨庆尧先生分别以猪、牛、兔、鸭和羊等畜禽粪代替马粪发酵培养料,栽培棕色蘑菇成功,从而结束了历来只能以马粪栽培棕色蘑菇的历史,极大了促进了中国棕色蘑菇人工栽培的发展,在长江以南气候条件适宜地区相继推广。福建开始进行棕色蘑菇栽培,由于气候温暖湿润,在秋冬春季可以连续栽培,因而发展迅速,成为中国棕色蘑菇栽培的重要产区和相关技术研究中心。20世纪70年代前后,浙江、四川,江苏、安徽,广东、广西等省相继开始进行棕色蘑菇栽培。以配方:干稻草、干牛粪,石灰、石膏、尿素、碳铵、过磷酸钙为主要培养料的床架式常规栽培方式,大大提高了棕色蘑菇的产量
1.3 菌种鉴定
1.3.1 形态分类
食用菌形态分类主要通过子以实体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性作为分类标准进行的。不同种类食用菌的子实体形状不同。常见食用菌子实体形状有伞状、头状、笔状等。其次可以通过菌丝有隔和无隔分成两类,然后又可以分成单核菌丝、双核菌丝、二倍体菌丝。棕色蘑菇为野生双孢蘑菇的进化品种,有以下特点:菌肉白色具有杏仁味,无乳汁分泌;菌褶向下延伸,密集、略宽,边缘及两侧平滑。通过菌丝形态也可以进行分类,常用方法就是真菌中的营养不亲和系统又称为体细胞不亲和或异核体不亲和,是一种识别异已的遗传系统,其反应常称作拮抗反应。拮抗反应是异宗结合食用菌品种鉴定的常用方法,已经用于平菇、鸡腿菇、真姬菇[2]和金针菇等菌种鉴定中。
1.3.2 从蛋白方面分类
生化标记包括同工酶和等位酶标记等,是一种物种根据化学成分进行标记和分类的方法。同工酶是指由一个以上基因座位编码的酶的不同形式,具有相同催化功能而结构及理化性质不同的一类酶,具有组织、发育阶段及物种的特异性;而等位酶是指由一个基因座位的不同等位基因编码的不同形式的酶。分析方法是在组织的蛋白提取物中,通过电泳和组织化学染色法将酶的多种形式转变成肉眼可辨的酶谱带型。根据一个基因编码一种酶的规律,同工酶可用来对物种亲缘关系的远近进行分析及品种间的鉴定。袁艺[3]对平菇及其近缘种酯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进行了电泳分析,发现侧耳种间在酶带数目、宽窄及颜色深浅都存在着差异,酯酶同工酶的酶谱差异最为显著。贾建航[4]通过对香菇(Lentinula edodes)的同工酶研究表明,同工酶反映的是蛋白质水平上的信息,弥补了真菌传统分类方法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