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的風格.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認知的風格

認知的風格        認知的風格是每個人思考的偏愛,它幾乎就決定了這個人詮釋世界的方式。教育心 理學家把人依思考及表達能力,簡單分成九類:邏輯數理、語文、外向交際、自省、自 然學者型、具象實際、音樂、空間、肢體動態。區分人的能力以找出合適的職業,是許 多學生最感興趣的題目之一。目前也有一些關於人格特質的問卷評估工具,號稱可以檢 測智商(IQ, intelligence quotient )、情緒商數(EQ, Emotion quotient )和逆境商數(AQ,  adversity quotient ),企業也使用這些測驗工具,用來檢測應徵者。智商主要是用來區分 認知能力,然而它的應用仍然有困難。以大腦天生的敏感度將認知能力分高下,容易忽 略後天的可塑性,其所引起的爭議很多。    三大問題      一般人通常像康德一樣,不去探討人的認知能力與偏愛是否不同,而以不證自明的 態度,把自己與其他人畫上等號,直接討論康德(Immanuel Kant, 1724‐1804 )的三大問 題 2 :我能知道什麼(Was kann ich wissen )?我該做什麼(Was soll ich tun )?我能期 待什麼(Was darf ich hoffen )?把「我」擴及包含所有人,省得花力氣去討論人的差異 性。縱使如此,我還是好奇,為什麼很多人並不在意康德所問的問題?為什麼受同樣的 文化薰陶,我看竹子的方式會跟王陽明枯坐而「格」的竹子不一樣?康德的三大問題如 果由生物學家來處理,問題的內容可能會變成:一、哪一塊腦區讓我看見光、讓我聽到 音樂、讓我記得回家的路?二、我該吃多少卡洛里、該做多少運動、該如何強化神經? 三、我能活多久、哪一種藥能延遲老化?生物學家看竹子,看到的是單子葉和本科的竹 亞科,進而再看到竹子因為缺乏「形成層」,而不能像其它樹木的枝幹一樣越長越粗等 等細節。相對的,生物學家一定看不出人要像竹子般虛心、風雅、有節的道理。    認知落差      近年來許多求職及入學考試都流行以面談來徵選人才。以這些年來自己參加各式各 樣的面試經驗來說,面對這麼多不同的思考方式及能力的學生,心中最大的負擔是:我 有什麼實質的證據,可以判斷哪些人真的適合生物學的研究?數學天才、語文天才就適 合來學生物學嗎?把這些表現優秀的人招進醫學院唸書,會不會是一種人才的浪費?邏 輯推理能力強、長於分析的人,為什麼不去念哲學系,或者嘗試當偵探?有領導及語言 能力的人,為什麼不鼓勵他們去研究政治及文史呢?      林奈依賴亞理斯多德以來的形態學和目的論,依據外觀和解剖學的知識將動、植物 分類。李時珍在《本草綱目》描述藥材時,分類的重點在於指出哪些地點容易找到哪些 藥材。這是中國自《爾雅》以來,利用生活場域與活動空間對生物分類的基本原則。林 奈和李時珍他們都各有巧妙。就學問的形式而言,這兩種立足點不同的分類,已經命定 了他們的發展。前者發展成唯物、通用、包羅萬象的學科,知識局限在專家的手上;後 者則變成庶民知識,使用上雖然非常方便,但缺憾的是它所陳述的真假容易混淆,造成 知識體系不穩定。薛丁格在《生命是什麼》(What is life )書中,對於他自己所認知的生 命說得很坦白:「在一個生命有機體的空間範圍內,在空間上和時間上發生的事件,如 何用物理學和化學來解釋?」這種純物質性、純機械的思考方式,和亞里斯多德、雷文 霍克、孟德爾、柯霍、華生的科學基調可說是完全相通。至少在描述生命現象的過程中, 除了亞里斯多德還殘留些許玄學的解釋外,雷文霍克、孟德爾、柯霍、華生都不需要借 助任何脫離物質的假設。唯物機械論的思考算不算是「生物學式」的偏好?是否有些人 的認知特質正好喜歡這種純物性的思考模式呢?    認知的物質性      精神分析學在佛洛伊德當紅的年代,頂多是在統計學的架構下論述心智。他們在認 知科學所論述的內容,與哲學、文化、社會學的差異不大,這種文化趣味也反應在他們 的著作裡!佛洛伊德所寫的書,大都像哲學著作。現代生物學則由「生物學」的立場談 論思維與智力,研究人員對心智的處理,多是把大腦、神經元當作認知的本體,幾乎等 同於神經生物學。心智、性情被安放在物質的基礎上,並要求解剖學上的證據。在生物 學家眼裡,非物質性能力的相互作用,精神分析術、占星學等等說詞,只能算是聊備一 格的參考值,不能當真。       「人如何思考」這個哲學命題,以現代神經生理學家來表述,就轉變成「大腦如何 運作才形成思考」的程序。換個方式來說,生物學所談的認知是奠基在生物的物質內容 上,思考成了大腦裡神經細胞的傳導,記憶只是腦細胞的生死與腦細胞基因的表現

文档评论(0)

7598659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