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高二语文同步课件:诗歌5单元写作规划(二)(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pptVIP

2013-2014学年高二语文同步课件:诗歌5单元写作规划(二)(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ppt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3-2014学年高二语文同步课件:诗歌5单元写作规划(二)(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ppt

NO1.写作指导 NO.2示之以范 NO.3即学即练 单 元 写 作 规 划 (二) 表达交流·构思精巧 形式灵活 写作表达情感的散文,我们的学生可以说很熟悉,每个人都能洋洋洒洒地写上几句。可是要想写好抒情散文,得到高分,这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散文易学而难工。” 确实如此,散文自由灵活,却易写难工。它犹如青春少女,神备则“淡妆浓抹总相宜”。 构思是写作者对生活素材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提炼的过程。写作者要在构思中为散文的思想内容寻找尽量完美的艺术形式,使思想性与艺术性达到和谐的统一。 散文的构思是写作散文的第一步,可以说,一篇散文的成功与否的关键是看其构思。 归纳起来,散文的构思技巧可以有以下几类: 一、托物言志 即作者通过某一象征性的事物寄予自己的思想感情的构思方法。历史上的散文名作很多都是采用了这样的方法。叶圣陶的散文《牵牛花》通过对很普通的一种植物牵牛花的描写,赞扬了它具有“生之力”的精神,寄予的是作者对革命者在困境中仍然顽强奋斗、努力向上的赞颂之情;夏衍的散文《野草》,通过赞美野草的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实际上赞美了抗日的革命力量和人民群众的不屈精神。另外如:茅盾先生的《白杨礼赞》、陆蠡的《囚绿记》、冰心的《樱花赞》、郭沫若的《银杏》等等,表面上是写某种植物,实际上是在写人,写人的品质。 二、虚实相生 即通过联想和想象,将实境虚写或将虚境实写,使文章虚实相互掩映。张洁的《我的四季》写了人生的四个阶段,表现人生不同阶段的生存状态,但作者并不是纯粹的用哲理表达,而是将其与自然界的四季相互对应。春,倔强的耕耘;夏,艰难的浇灌;秋,幸福的收获;冬,冷静客观的总结。这样写给人以历历在目的感觉,而不是抽象的说理。再如丁玲的《曼哈顿街头夜景》也是采用了虚实相生的写法。 三、设置文眼 即将几个词语或几句话当做全文的构思中心,全文的展开以此为焦点。比如郁达夫的名篇《故都的秋》,文中有一句全篇的文眼“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的来得清,来得 静,来得悲凉”。这便是全文的文眼,文章的展开就是围绕这句话展开的,故都的秋的特点就是清、静、悲凉,作者写庭院,写槐树,写秋雨,写秋蝉,写都市里的闲人均是为表现故都的秋的特点。再如吴伯萧的《“早”》,全文以“ 早”字为文眼,连缀全文,先是鲁迅的书桌上的“早”字,再写到越王勾践,巾帼英雄秋瑾,屈原《离骚》中的诗句,说明读书、劳动、革命、建设都应当早的道理。 四、对比统一 对比统一,即将两种不同的人或事物放在一起,形成强烈的反差,从而表现不同的事物的特点,最终表达出作者要凸显的思想主旨。运用这种构思方法的代表作品如聂华苓的《人,又少了一个!》,文章写的是台湾的一位富有、有教养的贤妻良母,由于丈夫坐牢,只好讨饭来养家糊口的故 事,三年前,她端庄贤惠、腼腆善良;三年后,她麻木放 荡、自轻自贱。通过这样的对比,作者揭示了丧失做人的尊严是多么的可悲,台湾的社会现实是多么污秽这一文章主 题。再如韩静雯的《雁奴与鹤媒》也是运用对比的方法。 回到原点 头顶灰白的天空,翻过尘土飞扬的马路,我终于可以停下脚步,驻立在那熟悉又陌生的巷口。我知道,只要再迈一步,我便回到我人生的“原点”——那条打从我一出生便孕育我的老巷。那条充满西关风情,予我人生第一课的老巷。① 踏着青石板路,我缓缓步入巷的深处。映入眼帘的是久违的西关老屋。深红的趟栊门前是三级浅平的石阶,某户人家的家猫正慵懒地躺在石阶上,享受正午到来前温和的阳 光。偶有微风拂过,老猫用前爪轻轻拨弄脸上的胡子,发出“喵”的一声后,打了个滚又沉沉睡去。我知道,这是喧嚣大城市的深处才有的悠闲与宁静。而我人生的起点就始于这一片祥和中。② 趟栊门后,原本掩着的木门已敞开。借着屋内微弱的光线,我看见头发花白的老爷爷正躺在摇椅上看报纸。忽然,一个小皮球“嘭”地一声打在了摇椅上,紧接着一个年纪大约只有两岁的孩子屁颠屁颠地走到摇椅旁,揪着爷爷的衣角“爷爷,球球!”老人摘下眼镜,笑着起身,把孩子揽入怀抱,细声细语地说着:“哦,球球去哪儿啦!在这里吗?不是!啊……在这儿!”只听,一阵铜铃般的笑声传入我耳中,我仿佛看见早已过世的爷爷也曾这么抱着我。是的,在我人生刚开启的那几年,这条老巷承载着来自亲人的无数关怀,西关人特有的温情。③ 满洲窗,青瓦砖,古榕树,越来越多的景致冲击着我的视觉膜,也敲打着我的心。可是,忽然地,一个红得早已褪色却又刺眼的“拆”字赫然出现在我老屋的墙壁上。这一“拆”字与周遭之景、周遭平和的氛围是何等的不相符。这时,我方惊醒:早在十一年前,这条老巷便已列入拆迁范围,也就是说:我人生的“原点”将要被抹去。④ 眼泪不争气地涌出我的眼眶,我多想呐喊:这条巷子拆不得,拆不得啊!它不仅仅是我出生的地方,也是培育我温和性格的地方,更是让我

文档评论(0)

xx8860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