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第6章製造業的區位變遷製造業區位的變遷原因說明生產.doc
製造業區位的變遷
原 因 說 明 生產技術的改變 改變模式: 原料 密集型→ 技術 密集型
例如:銅電纜→光纖電纜 生產體系的改變 1980年生產體系出現兩種主要趨勢:
a.製程的 專業化 程度提高,可切割成個別操作單元,不同零組件可由專業生產者來生產,例如:臺灣的晶圓代工
b.透過製程 標準化 ,並運用機器設備或自動化生產設備來降低生產作業技術要求
範例:戴姆勒克萊斯勒公司以往的生產、銷售皆在美國,現今零件生產由日、韓、德等10餘國供應,銷售美國以外國家 企業組織的改變
例如:美國前50大公司製造業銷售額占有率:20%→30%
跨國併購不侷限於個別國家之內 運輸與通訊的革新
區域優勢的改變 區域優勢:是相對於其他競爭地區而言,故非一成不變
全球低成本製造地點隨區域優勢變遷而不斷產生 空間移轉 :
各地創造區域優勢的手段:設立加工出口區、工業園區、高科技園區、提供各種基礎設施或租稅減免 環保標準的提升 工業生產造成高耗能與高汙染等問題→降低環境品質、破壞環境生態→國家制定嚴格環境法令來限制
已開發國家將高汙染工業移轉至開發中國家的原因:環境保護法令較寬鬆 製造業與國家經濟發展
開發中國家的工業發展
工業化的過程 許多開發中國家從1960年末期至1970年代開始邁向工業化
因工業生產的報酬率較高,加上生產技術與 工具 的改進,從事第二級產業人口數增加,超過第一級產業,成為就業結構主力 加工出口區 發展條件:廉價勞動力
以 出口導向 工業為主
如工資低廉、技術層次低的成衣及電子加工業 新興工業化國家分布
1. 形成背景:當英、美國家產業結構轉型以服務業為主時,開發中國家受到工業化的影響,憑藉便宜的 勞工 ,首先發展 勞工 密集工業,逐漸奠定工業化基礎。
2. 發展歷程:
(1) 發展三階段──傳統→ 進口替代 → 出口擴張 。
(2) 工業類型轉變──勞力、原料密集→ 資本 、 技術 密集。
(3) 區位變遷──
區域優勢 改變→產業出走。
範例:臺灣傳統產業轉移到中國。
3. 代表性範例:
(1) 早期──南韓、臺灣。
(2) 晚近──墨西哥、中國。
已開發國家的工業發展
工 業 特 徵 重 點 新國際分工 始於1960年代
跨國公司因採行「全球蒐尋」的區位策略,在產品生命週期特定階段分散到不同國家
原則:將產業活動配置在獲利最大的地方 符合環保標準 採用更嚴格的環保要求,如產品須符合TCO99、TCO’01等環保標章目的:減緩開發中國家帶來的競爭壓力
生產過程亦需符合環保要求 工業發展個案:英國
1. 工業革命:
優勢條件 成 因 勞工充裕 因貴族強占土地,農民失去耕地,離開農村進入城市,成為廉價勞工 市場廣大 國內市場因人口快速成長而擴張
海外市場因海外殖民地拓展而擴大 原料充足 本國煤鐵豐富,且開採容易
海外殖民地提供廉價原料 資金豐沛 因海外貿易與經營殖民地獲利而累積豐沛資金 運輸便利 便利水運:運送煤鐵原料
興建鐵路:奠定英國工業發展基石 2. 工業區老化:
伯明罕──由「世界工廠」、「黑鄉」→商業城市
(1) 衰退之因──
動力能源的改變:煤→ 石油
長期原料價格持續下跌→本地煤鐵產量銳減
設備老舊難與新工廠競爭
(2) 改善之道──2003年布林商業街都巿更新計畫。
(3) 結果──工業城市→商業城市。
3. 空間移轉:
全球低成本製造地點不斷空間移轉,對原有工業重鎮產生衝擊
(1) 1980年代經濟逐漸復甦,因── 推行國營企業私有化; 北海油田 開發;加入 歐盟 。
(2) 1980年代末製造業發生空間移轉──
原因:
a.技術水準在已開發國家群中相形落後。
b.1980年代初及1990年代兩次不景氣。
c.英鎊持續升值
過程:出口導向的製造業將製造部分外包到海外或出售。
例如:勞斯萊斯企業──
a.約75%的零組件外包到全球各地的供應鏈。
b.營收一半來自英國以外。
4. 工業轉型:
時 間 重 點 二十世紀初的25年 ※英國經濟不振的原因:
海外殖民地獨立→喪失原料供應與世界 市場
研發、人力資源、新廠房設備投資不如美國,生產成長率落後→製造業喪失優勢 1990年代初 ※重工業消逝,因:
傳統 煤礦 業漸消失→鋼鐵業沒落
荷蘭鋼鐵業的威脅
1990年以後至今 高科技 工業出口成長亮麗:
a.資訊、生物科技進入百大企業
b.分布區位──資訊科技產業走廊,例如:倫敦至布里斯托的M4公路沿線
服務 業為英國今日經濟主要重心,產值占全國產值的70%
一、單選題
( B ) 1. 目前臺灣某些球鞋或電子公司,將工廠分設於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