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政事业发展报告.PDF

  1. 1、本文档共16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民政事业发展报告.PDF

2008 中国民政事业发展报告 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 李 慷 目 录 一﹑完善社会救助 二、发展社会福利 三、加强社会建设 四、服务军队和国防建设 五、专项社会行政事务管理 六、综合性民政工作 结语:2008年民政事业发展前瞻 一、完善社会救助 2007 年,民政工作最大的成绩是基本建立社会救助体系,实现了各项社会 救助制度相配套。随着农村低保制度在全国范围普遍建立和其它救助制度的不断 完善,以城乡低保、农村五保、灾害救助、医疗救助为基础,以临时救助为补充, 与廉租住房、教育、司法等专项救助制度衔接配套的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制度体 系全面建立。更进一步说,2007 年民政工作最大的成效是构筑了困难群众基本 生活最后一道保障线,困难群众的温饱基本解决。城市低保实现动态管理、分类 施保,农村低保逐渐向应保尽保迈进,“五保”供养和孤儿养育标准不断提高, 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惠及人群渐增,灾民救济标准提高和时效性增强,全国约有 1.5亿人次以上得到了各种救助,使绝大多数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有了保障。 (一)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1、发展概貌。 2007 年是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均等覆盖的一年。这一年,随着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出台,实现了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均等化,城乡居民 基本生活最后一道保障网编织成形。在农村,已有 3500 多万贫困居民纳入了最 低生活保障,在城市,相对稳定地保障了 2200 多万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并根 据物价变化,先后三次提高保障水平。可以向说,我国城乡困难群众的温饱问题 已基本解决。另外,城乡医疗救助工作成效显著,城市医疗救助制度已覆盖到 86%的县(市、区),农村医疗救助制度覆盖了所有的涉农县(市、区),1 至 9 月份,共救助760万人次,资助2333万人参加新农合。510多万孤老和50多万 孤儿的供养、养育水平有了新提高。与此同时,一些地方还积极探索建立临时生 活救助制度,解决低保边缘群体特殊生活困难。积极协调和配合有关部门,推进 廉租住房制度的落实,加强与教育、司法等救助制度的衔接配套,社会救助资源 综合利用效能进一步提高。民政部门继续规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根据 物价变化,适度提高救助水平,相对稳定地保障了 2270 多万城镇贫困人口的基 本生活,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入了平稳运行时期。2007 年底,全国共 有1064.3万户、2272.1万城市居民得到了最低生活保障。全年各级财政共支出 低保资金 277.4 亿元,比上年增长 23.7%。得到最低生活保障人员中:在职人 员 93.9 万人,占总人数的 4.1%;灵活就业人员 343.8 万人,占总人数的 15.1 %;老年人 298.4 万人,占总人数的 13.1%;登记失业人员 627.2 万人,占总 人数的 27.6%,未登记失业人员 364.3 万人,占总人数的 16%,在校生 321.6 万人,占总人数的14.2%,其他未成年人223万人,占总人数的9.8%。 2007 年全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月人均保障水平 102.7 元,比上年提高 22.8 %;全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平均标准182.4元,比上年提高7.5%。积极开 展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建立。截至 2007年底,已有3566.3万人(1608.5万户)得到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比上年 同期增加 1973.2 万人,增长了 123.9%,平均低保标准 70 元/人、月,全年共 发放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 109.1 亿元,比上年增长 150.8%,人均补差 38.8 元/月,比上年同期提高 4.3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